第六十九章 杜密的烦恼(2/2)
杜密常常想,要是天子起用宦官或外戚就好了,自己做不成官也心甘情愿。这样自己就可以昂首挺胸地回乡,对家乡的父老乡亲说:哼,我周甫(杜密字)是什么人,怎么能与“”为伍呢。
看到原来比自己低得多,常常有求于自己的人当官当得很滋润,杜密很郁闷。看到同是颍川大儒的荀爽自告奋勇出任机关研究作坊祭酒,杜密不肖。有一段时间,杜密甚至迷信起风水来了,杜密有点怀疑自己家的祖坟可能风水不好,害得自己官场不顺。为此杜密专门回了一趟颍川老家,请了几位jīng通风水之说的人看了老半天,也没有看出什么名堂。
现在听说勃海有神密的涌泉,杜密来了jīng神。这到要去看看,权当散散心。
谁知杜密竟一去不返,竟在勃海住下了。
在太傅等人与牛弘谈起此事时,牛弘说:“仁者爱山,智者乐水。杜周甫能沉迷于山水之间,似闲云野鹤,朕不如也。”
太傅等人也有同感。
其实牛弘是说笑的。现在帝国人才太多,杜密年纪偏大,实在不好安排。这样说,传到杜密耳朵里,意在让他开心一点。
令牛弘兴奋的是,机关研究作坊和方士的研究进步很快,出了很多成果。
马钧他们攻克了齿轮加工的难关,在车床上用齿轮传动取代了分级皮带传动,使得车床具有了加工螺纹、丝杆之类构件的能力。他们还制出了首台轧钢机,能轧制宽半尺,最薄至一分的钢带。
这是钢材加工的重大突破。使得很多钢铁制品的工艺简化,质量大幅度提升。
比如说制剑,没有钢带前制剑是很麻烦的。一般先铸出剑的大致形状,再反覆锻打,必须把钢铁浇注凝固形成的各向同xìng的粗晶粒,通过锻打,细化晶粒,并形成沿剑身方向的纤维状分布,剑才具备韧xìng。锻打次数多了,反复加热,又容易造成钢铁表面氧化脱碳,得不到所需要的刃口硬度。又需要多次小火闷烧渗碳,这一过程对工匠的技术要求很高。
古代工匠能基本掌握这些工序的诀巧就是铸剑名匠了,那就不得了了。
现在制剑就简单了,用软的带钢切割后,把剑锻打成形,带钢的晶粒本来就是纤维状分布的,不用反覆锻打。
因为方士的研究成果,他们炼出了钢铁渗碳催化剂。使得剑的表面渗碳也一次完成,质量稳定。
现在洛阳太学机关研究作坊里连学徒都能制剑,而且剑的各项xìng指标优于象欧冶子这一级别的铸剑名匠的水平(一些不懂的人喜欢把古代的名剑胡吹一气,好象古代的技术神秘莫测。其实古代受技术的限制,制造全靠工匠的手艺,制出来的剑远远达不到现代流水线生产的水平的。前些年曾出土越王勾践剑,代表了古代制剑顶级水平,实际韧xìng极差,在展出途中断掉了。)
钢带的用途很广。原来一些农具之类的铁器,因为用钢来制成本太高,因此以铸造为主,质量低劣。现在可以用钢带来制,成本比铸造高不了多少。
马钧他们的机关研究作坊正在加紧制造更多的轧钢机,配备到帝国各个官营冶铁作坊。同时制定了配套的管理措施,杂质少的优质带钢严禁流入民间。防止流落境外,使帝国以外的国家或部族具有制造优质兵器的材料。
方士的研究也成果累累。除了水泥、透明琉璃、橡胶三大发明外,还炼制出多种化学品,炼制出了锌。锌与铜适度配比就可以炼制出黄铜,那可是比青铜用途广的多的铜材。
现代三大强酸中的二种硝酸和硫酸也问世了,只是纯度还较低。牛弘要求方士们设法提纯。只要有了高纯度和高浓度的硝酸和硫酸,黄sè炸药就可以问世了。
面对井喷式的技术成果,牛弘要想一想,先用什么产业来带动呢?如果不应用,这些发明创造就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应用是关键的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