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汉灵大帝 > 第六十四章 低调发兵

第六十四章 低调发兵(2/2)

目录
好书推荐: 基因狂潮 睿亲王府的贝勒要出嫁 江山诀 锦寒 千劫火 妖物警司 英雄无敌之位面小商贩 神行记 末世修行 众神之地

“赵姨娘真会玩,连白马寺都找到了。”牛弘说。

“托陛下的福,洛阳的几个姐妹看得起奴家,带奴家去玩的。”赵娆说。

“李肃没欺负你吗?”牛弘开起了赵娆的玩笑。

“她敢!”赵娆这次没有不好意思,反而很自信的样子。言下之意,不用牛弘出面,自己就能把李肃整得服服帖帖。

赵娆的社交能力牛弘是清楚的。凭她是牛弘rǔ母的背景,几年之后,在dì dū洛阳肯定能算一号人物。

闲话了几句,赵娆就告别牛弘去看董氏了。

dì dū洛阳西郊的白马寺是孝明皇帝永平七年(公元64年)兴建的。是大汉帝国境内第一座也是唯一一座佛教寺院。

《后汉书》是这样曰的:“东汉明帝曾夜梦金人,身高六丈,顶佩白光,自西方飞来。大臣傅毅认为这是西方的佛,汉明帝遂遣蔡愔、秦景、王遵等十余人于永平七年赴天竺求佛法。在大月氏遇到天竺僧人摄摩腾和竺法兰,得佛经佛像,于是相偕同行,以白马驮经,齐至洛阳。”

一看就知道,这是为错误引进佛教编的一段说辞。大汉帝国尊孔重儒,孝明皇帝怎么可能主动去引进宣扬佛神之说的佛教呢。

实际上是傅毅上了天竺和尚的当,才鼓动孝明皇帝引来佛教和尚的。傅毅在dì dū洛阳颇有才名,有一次,他碰到了一个已改行经商的天竺和尚,呈口舌之辩,那和尚出门在外,当然不想惹事。在谈到天竺佛教时,因那和尚知道大汉帝国以儒学为国学,不信鬼神,就骗傅毅说佛教也不信神。

傅毅血气方刚,想弄点新玩意儿一鸣惊人,就鼓动孝明皇帝引进佛教。明帝听信了傅毅之言,派使者到与大汉帝国关系较好的大月氏请了二个天竺和尚回来。还出资在洛阳西郊修了一座佛寺。并取名白马寺。

因为是孝明皇帝请来的,所以白马寺开始香火很旺。但随着寺里安排懂竺文的人讲经,一些儒学者就发现佛教的教义本质上是宣扬鬼神之说的。这事闹到孝明皇帝那儿,孝明皇帝当然要找傅毅。傅毅明知上了和尚的当,却狡辩说,佛教信佛,不信神。

孝明皇帝没有办法,这和尚是自己派人请来的。请神容易送神难哪。但还是采取了很多限制措施,阻止佛教的传播。比如立法禁止汉人出家为僧,等等。所以在汉代,白马寺的和尚全部是外来的。经此事,孝明皇帝对傅毅有成见,不予重用。

后来,白马寺演变成类似现代的贵妇人俱乐部之类的场所。一些帝国高官的妻妾,闲下来到那儿去散散心,看看佛像,听和尚白话白话。基本上没有民间香火。

那两个和尚也清楚,只有这样,白马寺才不会被取缔。两和尚后来学会了汉话,他俩在有生之年,翻译一些佛教教义,汇集成册,就叫《四十二章经》。

两和尚死后,后来的和尚再也没有从事佛经的翻译。这《四十二章经》成了汉代唯一一本译成汉字的佛教经书。

牛弘看着这本佛经,心想,那柯佑兰和尚想干什么?难道想让自己认可,使佛经印刷流传,从而使佛教在帝国传播。想得也太天真了。

这事跟帝国的西域都护计划有没有联系?难道是那和尚通过试探自己对佛教的态度,来推测帝国在西域的战略意图?很有可能。

牛弘决定低调处理,既不去打压白马寺,对佛经一事也不再提。这佛经先留着,以后或许用得着。月氏帝国是一个宗教社会,大汉帝国则是世俗社会,如果不详尽了解对手的特点,将来要有什么计划的话也是盲人摸象。!!!

目录
新书推荐: 唐功 惊涛落日 谍战:红色掌柜 横推亮剑 谍战:我能听到心声! 抗战:通电全国,出关 锦画江山 抗战:两军对垒,你开全图? 容颜皇后 民国大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