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汉灵大帝 > 第五十章 因势利导

第五十章 因势利导(2/2)

目录
好书推荐: 基因狂潮 睿亲王府的贝勒要出嫁 江山诀 锦寒 千劫火 妖物警司 英雄无敌之位面小商贩 神行记 末世修行 众神之地

当然,北方也先在洛阳建设官营水泥作坊。

荀爽自告奋勇地自荐担任南方制造局的局长。得到了牛弘的首肯。

马钧也想到南方去。牛弘不让。牛弘对他说,机关研究意义更大,只有机关研究一步步地突破,才能为帝国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象马钧这种对机械有超强领悟力的人才,牛弘想就近引导,才能让他多出成果。

当然,也不能让荀爽一个光杆司令到南方去。具体人选由帝国太学和机关研究作坊协商。

北方的抗旱也不是没有办法。比如研究相关技术,利用地下水资源。牛弘有意不想这样做。因为目前帝国北方的实力强大,人口密集。如果优先发展适用于北方的农业技术,帝国的发展会更不平衡,甚至造成北方的过度开发,带来生态报复。

伴随着技术的进步,在农业方面,帝国的北方应该重点发展生态型节水型农业,才能留给后代一个健康平衡的帝国。

现在帝国的北方豪族已没有人再去多想到底是应该拥戴还是抗拒这个天子,天子正带领着帝国快速地发展变化,趋势无敌,他们能做的只能是如何顺应这种变化。因为紧跟帝国发展步调的豪族都收获颇丰,财源滚滚。土地还是那么大土地,人还是那么多人,换一种思路变化就很大。

象勃海王刘悝等一些刘氏皇族有点不知所措,偶尔还会做点梦,搞点形式上越制的事情。他们现在已经被帝国的制度框死了,只要帝国不乱,他们就不可能再有作为。这不,就这点小事,勃海相(帝国郡级官员,在封国称为相,相当于太守)还写奏章告发他。

牛弘也不想为这点事大动干戈,只是写了一封手书给勃海相,赞赏他jǐng惕xìng高,是个好相国。还嘱咐他,只要刘悝不插手封国的政务管理,不大规模蓄养门客死士,就不用理他。

当然,这亲笔手书的份量还是比较重的,相国凭此就足于在封国压制刘悝。

清河的宣丰晚年生活其乐融融。帝国第一家义诊馆给宣家带来的荣誉是巨大的,现在帝国的北方谈起善举就会谈到宣家,使得宣家的影响力大增。宣丰能够混到帝国的三公,也是老谋深算之人,他知道这种巨大的影响力表面上荣耀无比,却暗藏着巨大的危险。运用不当会给宣家带来灭顶之灾。

他多次拒绝了北方豪族要宣家牵头,组成类似于豪族集团的提议,甚至不跟刘家的王爷侯爷来往,却引导宣家一条心往医学方面发展。

以宣家的名声,吸引了帝国在医学上登峰造极的张机等一大批名医来投。宣家乘势在清河开了一家大型医馆,由张机任馆主。与宣家的义诊馆形成高低配,当然医馆行医是要收钱的,服务对象是那些有钱人。

更绝的是,宣家医馆的定位不仅在于行医,还接受对医学有领悟力的年青人拜师学艺,有现代医学院的味道。使得宣家医馆名声上升得与当初的义诊馆一样快。现在北方豪族要是得了家族医者治不好的病,就首选宣家医馆。

而宣家少主宣峥则继续主持宣家义诊馆,似乎传递了这样一个信息,宣家把慈善放在第一位。

清河太守把宣家的善举奏报朝廷。

牛弘看到奏报,心想,自己当初为了抑制张角的影响力,而引导宣家开义诊馆,想不到这家北方超级豪族向医学方面发展了。应该提倡和鼓励。

牛弘找来太尉,想借用他儿子张芝的书法圣手写一块扁送给宣家。太尉说,书法是次要的,天底下只有天子的手迹是份量最重的。

牛弘想想也对,不过总得拿得出手。为了写这块扁,牛弘躲在书房硬是练了两天的字。觉得可以马虎对付了,牛弘写下了“慈善之家 普救世人”八个大字,让少府制成扁,派专使大张旗鼓地送往清河。

写字还真是个力气活,两天下来,牛弘的右臂酸疼,手腕还有点微肿。害得辰儿帮牛弘揉了老半天。

还心疼得要死,边揉,嘴里还不停地嘟哝道:“白养了这么多儒生了,几个破字,还要陛下亲自写。”

言下之意,好象天下人都是牛弘养活的,什么逻辑。!!!

目录
新书推荐: 唐功 惊涛落日 谍战:红色掌柜 横推亮剑 谍战:我能听到心声! 抗战:通电全国,出关 锦画江山 抗战:两军对垒,你开全图? 容颜皇后 民国大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