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长江大水(2/2)
牛弘把研制轴流泵的想法说给他们听时,他们还是半懂不懂。以前他们接触的类似机关如风箱、皮囊和龙骨水车,其原理是体积效应,与用桶从井里打水一个道理。直观,易理解。而轴流泵已经属于流体运动的范畴。
牛弘拿出纸和笔,给他们画了结构图,祥细讲解了工作原理,各部件的要求。说得他们信心百倍。
看到牛弘今天用的笔不是毛笔,马钧象贼一个眼睛不时盯着看。这个机灵鬼什么都感兴趣。牛弘无非是用软木芯蘸墨汁写写画画,也谈不上新式笔。这样的笔牛弘让木工作坊做了很多,看马钧感兴趣,就送了几支给他们。
荀爽是担任机关研究作坊祭酒后,第一次接受天子亲自下达的研究任务。他现在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选择。试想,如果出仕做一般的官员,既使做太守,接触天子的机会还是很小。得不到天子的赏识,就空有一身本事,没有施展的机会。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络续接到了沿江各郡的灾情奏报。长沙、江夏、九江和豫章郡的奏报与王允奏报的灾情差不多,各地都在组织救灾。豫章太守张英奏报的最祥细,连冲毁几条道路,淹了多少亩田都有祥尽的数字。还说了怎么与南方开发的家族配合,把灾情尽可能降低。看样子牛弘这一顿嘲笑让张英发奋了,要做出点业绩来让天下人看看。
而南郡奏报的灾情特别严重。从白帝城到华容全线受灾。还用上了诸如“农田大都被淹”,“倒塌房屋无数”,“百姓伤亡惨重”之类的形容词。牛弘看罢奏报,心情很沉重。这是牛弘穿越以来,帝国遭受的最大灾害。南郡是个有人口七八十万的大郡,灾民肯定多得不得了。这简直是水漫金山。
牛弘正想召集帝国高层,紧急商议对策。突然想到这奏报有问题。
其一,没有祥细报告受灾地点。南郡地势有高有低,没有整郡受淹的道理。其二,没有说长江大堤决口,那么水势应该与临近的长沙郡差不多,不可能与长沙郡有这么大的差别。其三,奏报全部用的形容词,没有一个具体的数字。
现代有万里长江险在荆江一说,一是因为荆江河道七扭八拐,行洪不畅。二是大量湖泊被围垦成农田,天然水面蓄洪能力锐减。三是上游植被破坏严重,长江泥沙量大增,因荆江水流相对较缓,泥沙沉积,河床抬高。而在汉代,后两因素不存在,荆江不是特别容易受灾。
牛弘马上想到去冬雪灾时董卓那档子事,会不会是乱报灾情骗取帝国救济呢?
万一真的遭了大灾呢?
牛弘让帝国高层紧急进宫商议,还叫上了李膺。
看罢奏报,太傅陈蕃也提出了疑问。认为南郡的灾情有夸大的嫌疑。
参议桥玄认为,疑问归疑问,长江流域水灾是肯定的。帝国应该采取对策,救济灾民,各郡县应组织排水抗涝,减少损失。
“长江沿岸各郡县帝国粮库的存粮充足吗?”牛弘问大司农。
“充足,足以救济灾民”,大司农答道。
牛弘心里稍安,只要有粮,灾民就能人心稳定。
牛弘对太傅说:“让尚书台起草诏书。各受灾郡县,开仓放粮,救济灾民。还要组织排水搞涝,减少损失”。
“诺”,太傅说。
“李膺”,牛弘说,“你作为朕的特使,持节钺前往灾区,协调各地救灾。监察各地的粮食发放。若有人乘灾发国难财,替朕砍他的脑袋!”
“诺”,李膺应道。
牛弘这回要从严监察,帝国的老百姓已经遭了天灾,不允许他们再遭**。
帝国的高层也第一次发现,牛弘身上有一股杀气。使得他们心中对天子的印象又高了一层。原先他们只认为,天子聪慧,异于常人。而为人君者,没有威严,始终是一种缺憾。
一切安排妥当,牛弘对自己说,自己作为大汉的天子,尽了力了。牛弘知道,要是自己不穿越,169年的长江大水,帝国zhōng yāng什么也没做。只是事后找个替死鬼,把时任帝国三公之一的司空王畅免职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