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不是冤家不聚头(2/2)
牛弘没作它想,与刘江转到了自己做的那个山体滑坡模型旁,看一眼这个对自己来说有特别意义的模型。现在亭子已经修好了,成了后花园了一景。
天气不错,人工湖上的冰还没有化,曲折花径边的冻土耐不住阳光的照shè,表面已出现解冻的湿印。年弘本想上冰面上去蹬几脚,看看冰面有多结实。一想到这会引来一大堆人阻劝,只好作罢。
张让是越来越会伺侯人了,他就在牛弘帝边,牛弘不会觉得他碍手碍脚。一旦牛弘需要他的时侯,他会立马出现在牛弘面前。
转了一会儿,尽管牛弘游兴正浓。但后花园面积不太,很快就转完了。牛弘带着余兴,回到了建章宫。
帝国太学里那几个经学博士让刘洪这位新上任的祭酒大伤脑筋。天子要改造教育体系的决心不容置疑,十四个经学博士的编制一下子砍掉五个,让谁下呢?
如果进行经学答辩,估计他们个个会得满分。试想,穷一身jīng力只研究五本书,傻子都会了。但事情必须有个结果,现在帝国除了天子松口外,太傅抓的很紧,不允许超编。而太学的经学博士岗位数是天子定的,根本不用指望天子松口。
没办法,刘洪来向天子请教。
牛弘笑了,算你问对人了。现代社会涮人的办法层出不穷,明明是研究古典文学的,非要英语过六级,这种妙招古人怎么想得到呢。
牛弘告诉刘洪,让十四个经学博士再教一门其它学科,能够胜任的就可以继续担任经学博士,否则就下来。不过牛弘的办法也不算是歪整,算是一种导向吧。
牛弘也知道,这样做似乎对这十四个太学博士有点不公平。在帝国进入高品秩的人当中,太学博士显然是弱势群体。因为孝武皇帝尊孔重儒才有这些岗位,这些人除了整天教书,研究儒学外没有什么实权。但牛弘知道,变革是为了社会的发展。变革尽管牵涉权力与利益的调整,带来的社会发展对社会成员是普惠的。
象刘洪这样的学者本来会对这样的建议提出异议,但他现在自己没整了,再反对不是跟自己过不去。也只好用这种蛮不讲理的办法去涮人了。
刘洪的原研究小组全部并入了帝国太学。刘洪举荐田丰担任数学博士,也已得到天子的恩准。
田丰现在很开心。要不是刘洪的招揽,田丰可能去年就回家了。看看现在帝国这么多人没有职位,自己不仅有了职位,而且又进入了高食秩人群。更重要的是这一职位没有风险,只要专心做学问就行了。田丰对刘洪心存感激,对帝国的变革发展更是举双手拥护。
郑玄也经太傅举荐,成了太学里的数学博士。数学本来就是郑玄潜心研究的科目,他可不是凭虚名任职之辈。
刘洪的研究班子现在有了专门的研究场地。他们在皇家劝农庄上游一个山坡下找到了一块合适的地块,那里水力资源丰富,可以修大型水车为他们的初期研究提供动力。
这个研究机构现在划归帝国太学,叫洛阳太学机关研究作坊。除了马钧他们四位年青人外,刘洪利用两会的机会,招了一名技术高超的冶铁工匠。现在五个人在那儿督造房子和相关实施,还有三四十个太学生自愿在那里帮忙。
机关研究已经在洛阳太学里热起来了,一些最先跟姚仪他们来往的学生已经成了很多人交结的对象。他们自发组成了各类兴趣小组,循着姚仪他们研究的方向,探讨着各式各样的问题。张全的同乡赵昱还提出了螺纹紧固的设想,他认为用钉子或榫头连接拆卸不方便,应该另想办法。赵昱的想法很快被机灵鬼马钧高度看好,马钧准备在以后的机关研究中采用这种方法来紧固部件。
年轻人是帝国发展的希望。只要把他们的创造力激发出来了,帝国的发展就将rì新月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