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太平道土崩瓦解(2/2)
面对能铲除太平道观的机会,宣峥当然不会放过。他一面安排人领着病人和同村的信徒到郡府告状;一面派人暗中监视太平观,防止张宝等道士逃走。
郡府大堂里,面对宣府的家丁引着一干人等状告太平观下毒害人,郡守也不辩真伪。他一面下令到道观拿人,同时也在思考。这是太平观想嫁祸宣家义诊医馆呢,还是从头到尾是宣家的一整套策划。郡守是个儒生,不相信道家那一套。他不愿与宣家作对,也没有必要刻意讨好宣家,宣家与太平道的恩怨在清河是摆在明面上的。他要把事情想清楚,堂堂的郡守可不愿意被人利用。
不到半个时辰,太平观一干道士就被衙役拘来堂上。审问张宝时,他竟来个死不认帐。还有几个当天喝了符水的信徒作证,证明他们也喝了符水,平安无事。但张宝显然没有想到宣家也早有安排,他的一个心腹道士早在宣家准备对付太平观时就被买通了。
那个心腹当堂把张宝如何找人策划,如何下令,何人下毒等过程说的一清二楚,真相立刻大白。
太平道观下毒害人的事情一下子传开了。看到太平观的道士被郡府衙门抓了起来,一些以前喝了符水误丧致死的病人家属也认为自己的亲人是被毒死的。他们纷纷赶到郡府衙门告状。不到一个时辰,又来了六七个苦主状告太平观下毒害人。这一下,张宝有一千张嘴也说不清楚了。
这些苦主家亲人的死亡时间在宣家媳妇之前,不可能是宣家安排的。郡守由此确信,太平道犯了残害人命的大罪,同时也佩服宣家堂堂正正。下令将张宝和在符水里下毒的道士下狱,其它道士驱散,没收清河太平道观的所有财产。
三天后,张宝和那个在符水里下毒的道士被郡守下令斩首示众,清河的太平道被连根拔起。
消息很快传遍了冀州,各地苦主也纷纷到当地郡守衙门状告太平道观下毒害人。因为没有确凿的证据,各地郡守也不好轻易断案。联想起前不久帝国下达的莫明其妙的诏书,那些郡守自作聪明地认为帝国想取缔太平道。于是,各地太平道观的道士全部被驱散,道观财产没收。
不到一个月时间,太平道土崩瓦解。张家三兄弟中张宝伏诛,张梁疯了,张角有坚强的意志,陷入了苦思闵想。
经过几天的参悟,张角想通了,成了真正的道教信徒。是自己对天师太一的心不诚,为了控制教众,竟用一种药剂给天下人治病,残害xìng命。太平道瓦解是天师太一对自己的惩罚。
张角决定,从此以后,真诚听从天师太一的召唤,再也不计名利。要游遍各地名山大川,学神农氏尝遍百草,jīng研医术。为天下百姓传道治病。
帝国规模大的道教除了太平道外,还有蜀中的五斗米道跨郡传道。五斗米道的创教始祖张陵,被教众尊为张天师。此时,张天师早已亡故,按道家的说法叫驾鹤西去。张陵的儿子张衡(不是发明地动仪的那个张衡)继任教主,在教中尊为张嗣师。帝国的诏书下达到蜀中,张嗣师服从帝国的旨意,将各郡的道观从总教分出去,从此互不隶属。五斗米道是张家两代人的心血,张衡可不想因与朝廷对抗而毁于一旦。张嗣师自己继续在蜀郡鹤鸣山道观为百姓传教治病。
帝国其它的众多道观则五花八门,不属于这道诏书的限制范围。有的道士仰慕山川之秀美,在风景秀丽处修建道观。也有在河流入湖口的大树旁修建道观的,渔民们认为大树是自己的保护神,让他们在茫茫大湖中打渔的船舶能找到回家的路。还有背靠河堤的大石旁修建道观的,因为在某一年闹洪水时,大石挡住了洪水,免于决堤百姓被淹。
这众多的道观对帝国是无害的,甚至对百姓是有益的。起码让他们拥有某种jīng神寄托,帝国完全没有必要干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