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大将军的烦恼(2/2)
野火烧不尽,chūn风吹又生。到了窦武这一代,又靠窦妙封后进入了大汉帝国政治舞台的中心。从窦武在刘志死后想找一个幼帝,一朝大权在握就一门四侯的手段来看,他的政治野心一点也不亚于他的祖先窦宪。只是他的童年生活环境与窦宪全然不同,他的身上少了些纨绔气,多了些书香气。他做事常常会多些考虑,不会象窦宪那样不计后果。
新帝登位之初,他已注意到了党人与他的疏远。太傅的执意辞爵也让他难堪。不过这些都过去了,他家里每天高朋满座,巴结他的人络益不绝。他感受到了大权在握的感觉。
把陈蕃这个老臣安排到太傅这个位置真是做对了。rì常大量烦琐的事务都由陈蕃做了,重大事情会找自己商量,窦武只需官吏任免权就足以控制朝政了。
杜密安排在太仆这个位置上也是妙招。杜密在党人中的地位仅次于陈蕃,号召力很强。太仆尽管只是掌管皇家御马,没有什么实权,但也算是九卿之一。这样的安排能为自己在党人里赢得好名声。
让李膺做司隶校尉也是人尽其才,现在洛阳及司隶地区太平多了。李膺是连张让的弟弟都敢杀的主,谁想闹事还得称称自己的斤量。
让窦武烦心的是现在帝国的关键岗位没有空缺,自己的亲信很难安**去。本来窦武是想让自己的儿子窦机任侍中兼虎贲中郎将的,那可是个十分关键的岗位。可是现在那个位置上是刘淑占着。刘淑可是个大有来头的人,是正宗的皇族子孙,在士人中的地位与陈蕃并起并坐的。更要命的是那刘淑贼jīng贼jīng的,做事园滑,抓不住他的小辨子。就说上次的党锢事件,他和陈蕃等朝中高官各自上书抗争,为党人不惜得罪皇帝刘志,赚够了名声。陈蕃被刘志贬为庶民,嘿,那刘志竟然没有动刘淑。
最让窦武省心的是自己选的那个小皇帝了。没有迹象显示这个小皇帝对权术感兴趣,反而对机关情有独钟。小皇帝摆弄出来的那个“牛氏风箱”还真是个好东西,既可以大大促进帝国的冶铁业,还以可为帝国增加税收。窦武已把自己当作帝国的当家人了,财政收支也是自己考虑的核心内容。要是小皇帝爱乱花钱,自己还真不得不为他筹集。
联合党人应该算是一步好棋,让窦武在短时间内站稳了脚根。但问题也出来了,前朝受迫害又有影响力的党人太多了,王畅、刘佑、魏郎、赵典、朱寓、郭林宗、宗慈、巴肃、夏馥、范滂、尹勋、蔡衍、羊涉、张俭、岑至、刘表、陈翔、孙昱、宛康等等,太多了,加上太学生就更多。这么多人,到哪儿去找这么多职位来安排。帝国的机构现在已显现出冗员问题了,要是胡乱扩大编制更会加重帝国的财政负担。现在这些人还来巴结自己,说实际点还不是指望自己给他们安排岗位。要是这个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这些人就会慢慢对自己失望,甚至会站到自己的对立面去。在自己还没有根深蒂固之前,这种倾向对自己是有极大危害的。
党人要求打击宦官势力除了政治上的诉求外,理所当然地有实际的利益诉求。那就是能清理出一大批岗位来。
现在最不让窦武省心的是自己的女儿窦妙。几个月的太后做下来,再也不是那个“一切但凭大将军做主”的乖乖女了。上个月,自己这个女儿不声不响地在宫内和帝国机构中安排了一百多号人,而且大多数是宦官或宦官的子弟。这样下去矛盾都集中到窦武头上来了。
昨天,窦武还为此进宫进见了自己这个太后女儿。他语重心长地跟女儿说:“按律宦官只限于管后宫琐事,听使唤,守门户,收发财物而已。而今他们参与政事,握有重权,他们的爪牙遍布全国,尽干贪暴残忍的事。人情鼎沸的原因就在此。应当将这些人全部废诛掉。”谁知女儿不仅不同意拿宦官开刀,还在自己这个父亲面前称起哀家来了。还说:“大将军要尽心处理朝中大事,宫内的事就让哀家来管吧。”
难那,大将军窦武觉得有点力不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