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九十四》兄弟重逢(2/2)
那一夜,在慈宁宫里,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太后、乾隆、乌拉那拉氏是怎样处事,也没人得知。
次ri,宫里传出消息:因绪经将军在与叛军余孽厮杀中。身受重伤,不治而亡。乾隆特意褒奖,以公爵之礼安葬;其追随人等及眷属俱以其他名义,下狱的下狱,发配到宁古塔的,官卖为奴、为ji的。夏金桂也在其中,抛了薛家,依然没有逃拖宿命,这也是她未曾料到。乌拉那拉家其他人倒是没有被追究,就这样,皇后也是一病不起。
瑜妃册封为瑜贵妃。莲嫔晋为莲妃,庆贵人晋为庆嫔,绿贵人也得到太后与乾隆的赏赐,后宫暂由黛皇贵妃主持中馈。
回讫内部暂停战乱,尽管乾隆知道这事儿没完,用不了多久还要生事端。也是为了激起八旗子弟的斗志,抓紧暂短的和平,大刀阔斧的再次对有异心的皇族、朝臣,进行毫不留情的惩处;另一面,对跟随佟维德去战场的人员、还有兆惠将军等西北大军各将士们论功行赏。
松熙回到京城,奉旨与钮钴禄家族的瑾苏格格成婚。
许是为了前些ri子受到压抑的释放,太后为瑾苏大婚置办了丰厚的嫁妆,乾隆也不甘落后,亲自拟了份礼单,为松熙置办成婚大礼,弄的黛玉这个亲姐姐,反而闲下来,整ri带着小十四、小十五、武萦淑玩耍。
松熙见过馨语居士后,二人不知说了些什么,由他代为向乾隆转达,馨语要回苏州老家的绛玉庵修行。
乾隆想了又想,林家要接下自家姑nǎinǎi,也不好硬拦着,庵堂、道观随他们林家自便。
德恩公松熙大婚,京城里王公、皇家宗室、重臣们及眷属纷纷上门道贺随礼。乾隆携黛玉驾临时,将氛围推向高氵朝,成了京城里百姓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话资。
一个月后,德恩公府门紧闭。有知道的人赞叹道:“不愧是清贵之家,居功不自傲,卓然公、如海公的风范沿袭至今。”
运河之上,几只大舟顺水漂泊。为首的船头处,松熙儒服,瑾苏淡妆,陪伴在馨语居士身边,指点两岸风景。松熙在成亲之后进宫谢恩,又探望黛玉,商谈北方一带林家的产业安排;与乾隆讲好。夫妇二人要回苏州老家祭祖,此后要漂游四海,没有大事发生,不希望被打扰。
松熙的婚事盛典,隔着不远的贾宅岂能不知道。今时今地,又是在服中,不便前去打眼。贾琏让巧姐带上一份礼物送过去,李纨与贾兰也让人送去礼物。刘姥姥与板儿也随了礼。
宝玉想自家也没什么拿得出手的,就想把那两颗珠子送去。湘云觉着不妥,要送也等凑齐了才像话,这样拿着人家的东西做礼物,还不够数,这不是给人家添堵。宝玉想想也对,至此作罢。湘云找出几样平素的绣品,让人送到德恩公府上。
回讫之行,贾珍、贾蓉父子在杀场上捐躯,贾环也立了功勋。
面对着这样的贾家人,乾隆是既感动又矛盾。既不想恢复宁荣两府的爵位,也不想让人们戳他的脊梁骨,说他凉薄无情。又想借此机会敦促宗室子弟,要强要恢复当年八旗子弟的彪悍无畏勇猛气势。掂量许久,还是赐予贾珍以宁国公规格安葬,赐予贾蓉以五品官员规格安葬,并赏赐尤氏婆媳3000两纹银抚恤。本想给贾环在兵部赏赐个小官当,被他婉辞,提出要去隆岭地区做事。那地方贫瘠、荒凉、偏远,无人愿意去,一般扔到那儿的官员,少说也得待个十年八载的,才有调职机会。他能去,正和乾隆心思。正好武萦淑也想去探望兄长武定楠,就给了贾环一个从四品官位,再选个出门吉ri,让他携了武萦淑同去。
贾政眼巴巴盼贾环回家团聚,听到这个消息,把筷子一摔,连饭也没吃,进了书房枯坐。
周姨娘急的什么似的,求宝玉和湘云去劝劝老爷子。
贾环走后,宝玉也回想起原先在贾府的时光,揾心自问,对这个庶弟也确实很少关心,当然,贾环跟他也不怎么样,二人是彼此彼此,谁也怨不得谁。
湘云也为难,贾环不回来,人家长大了,自有自己的主张,还当人家是当初任人杵的庶子?当嫂子的怎好说三道四?就拉着贾桂去看尤氏与胡氏婆媳。
宝玉不好悖了父命,打听到贾环在京城隆岭王府别院,也就是先头隆岭王世子到京迎探chun时,朝廷特意为世子安排的大宅院。
经过通报,贾环倒是见了他。兄弟二人重逢,没有惊喜,也没有怨恨,只是分坐两旁,沉默是金。
还是宝玉打破沉闷:“三弟,回家吧。”
“回家?我娘就是家,娘不在了,我还有家吗?”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