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争夺故韩之地(1/2)
第183章争夺故韩之地
注:万分抱歉,小虎生病住院了几天没更,只是病来催人倒,没办法呀,再叹息一句,大家冬天多注意保暖,莫学小虎强充好汉!咳,这两天还有些乏力,不过能码字了,题外话:现在医生水平也是不行,就是配些贵得药,也不顶个用,弄得每天要吃药,然后去医院检查。不知啥时能好利索,强烈鄙视我国的医疗制度——。
十月末十一月初的韩地,正是秋风怡人时候,晚耕的田亩上一缕缕的金黄开始被收割,再过几天,各县的库仓里,将堆满这一季的粮秣。
韩地,包括了汉中郡以东,三川一带的富饶土地,这里早先有一大部分是郑国的属地,在郑被灭之后,楚、韩瓜分了郑国,而在秦灭韩之后,这里即为秦国的南郡所在,治都设在宛城,也就是后来的南阳一带。
故韩之地,自古即是兵家必争之地,远的且不去说,单单是陈胜、吴广揭竿而起之时,韩地的荥阳就是秦军与反秦军之间争夺的重要地方。被陈胜封为并肩王的吴广率大军攻打荥阳将近二个来月,一直不能攻下,后来章邯率军杀到,才使城中的秦军得以解脱。
不过,这一次,蒙虎决意攻韩,倒并不是有意争夺这块地方,他决定兵出武关,除了对付英布楚军的进攻外,另外一层意思就是抢夺粮秣。
相比气候湿润的汉中,没有了秦岭阻挡寒冷气流地韩国故地粮秣的收割季要晚上小半个月。这也使得蒙虎的秦军能够抽出兵力来出武关,与楚军一较长短。
毫无疑问。
这是一场粮秣之战,胜者带回充足的粮食,败者则只能眼巴巴的看着对手大快朵颉,大口吃肉。
十一月一日。
蒙虎别遣常庆一部为先锋,自己亲率大军镇后,秦军出武关兵发宛城。常庆虽然军事才能算不上特别优秀,但他的敏锐嗅觉一直是蒙虎所看重的。更何况,在军候一级地秦军下级将领中,也只有常庆的性情最为稳重。
对于这一命令,常庆本人自是求之不得地,因为这一仗若是打胜了,不悄说的,他的军职马上就会再升上去。
这是蒙虎给予他的一个机会。士为知己者死,常庆自然不会错过表现自己的良机,除非他真的甘心在军中默默无闻下去。
不过,有一点蒙虎没有想到,面对着诸多年轻后辈的突然冒出,常庆心里已经有了一份焦虑,他地年龄和精力已经不允许他再象那些年轻将校一样,不顾后果。不顾危险,不顾生死的去承受失败。
换句话说,常庆现在想的只是这一仗,他只能胜,不成败!
秦军蓄劲而发,沿途之上。郑昌的守卫部队几乎是一触即溃,这倒不完全是这些楚军无能,而实在是郑昌的布防太过漏洞百出了。
楚军面面俱倒的防御,看似固若金汤,实际却是百无一用,从表面上来看,郑昌在每一个郡县都放置了不少的兵力,但真正的打起仗来,就这一点人却又怎么算都不够,秦军只要集中力量进攻一个县城。郑昌就没有了应付地办法。
在他的手里。甚至于连一支机动的兵力都没有,在吴郡之时。郑昌的官职不过是一个县令,仅仗着与项氏一族的旧好才始被项羽所看重。而郑昌的不谙兵事在项羽看来似乎也不算什么,因为他本来就是要在韩地扶持一个傀儡,要是郑昌能干了,项羽又怎么可能放心让他出任韩王。
一时间,秦军在宛城一带烽火处处,将韩地地楚军打得狼狈不堪,无奈之下焦头烂额的郑昌只得连连向在宛城游说主持的项声求救。
项声毕竟是项族长老,声望甚重,他也深知宛城的重要性,见英布大军一时还没有到达的迹象,就跑到故魏的都城大梁一带鼓动了楚将丁固来韩救急。
丁固,也就是那一位在历史上放了刘邦后来又被刘邦杀了的丁公。公,在秦时只是一种称呼罢了,丁固是薛地人氏,与名将季布是同父异母的兄弟,他的本领虽然不及季布,但也是楚军中的一员独挡一面地大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