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明重生 > 第五章:裁判,我要换人

第五章:裁判,我要换人(1/2)

目录
好书推荐: 倾寻天籁 一夜倾城 重掌洪荒三界 凤皇 少林门徒 女神之耶路撒冷 无敌浪子 神雕惊雷 本宫不在线 修真之风流才子

() 六月十三rì下午,文华殿内。

“王德,这宫中可设有内书堂?”每天下午,都是讲学的时间,这时万历刚送走了吕调阳,问王德道。

“回皇上,那是奴婢们学习的地方,自古就有的。”

“哦,那你现在帮朕办一件事,就在这内书堂中,帮朕挑选一二十个成绩好的,要十五六岁左右,下午朕要让他们做侍读。”

“是,皇上。”王德不敢怠慢,风风火火地去了。王德奉李太后之命,来侍侯小皇上,三天的时间,他已经明白了,这个皇帝是个奇怪的皇帝,经常“乱搞”,所以也不多问,直接奉旨办事便是。

万历看着王德离去,心中想,希望呆会能从这十几人中挑选出一个适合自己的好太监。

原来历史上的李太后,对万历的管教十分严格,安排在小皇帝身边的人,都是一些老气横秋的古董型角sè,每rì万历起床时睁开眼睛看到的那些三十五六岁的宫女就是证明,李太后的意思,是避免万历过早做“坏事”。

知道这些后,万历心中只有苦笑:母后,皇儿辜负了你的苦心,这“坏事”我前世已经做了……

再说那随身太监王德,也是个一本正经的人,万历说往东,他从不往西,一切都言听计从,什么都“是是是”,想找他聊天是不可能的,一起玩耍,一起秘密出宫?更是别想!

于是,找一个能做自己亲信的太监势在必行。

万历记得,明朝宦官还是有些文化的,宣宗年间就设立了内书堂,专门挑选一些刚进宫的小太监读书,这些有学问的太监以后在晋升方面要比其他太监好些,明朝第一个开始专权的大宦官王振就是出自内书堂。所以,从内书堂中挑,实是个上上之选。

王德的办事效率一向很高,一柱香的功夫,文华殿内已经坐了十七八个小太监,年龄都在十四岁到十六岁之间。

“你们四书五经都学全了吗?”万历站到讲席前,学着吕调阳的口气问道。

“学全了。”

“回皇上,我都会背诵的。”

“我也会,我也会。”

看到万历也不过10岁,这些太监毕竟年轻,心xìng使然,闹哄哄叫唤起来,生怕别人不知道他们会背书。

“安静,安静!成何体统!”王德站一边喝道。

太监们忙噤了声,他们似乎非常害怕王德,被王德一喝,才惊觉自己这是在正宗的皇帝面前,万一出了什么差错,那些可怕的宫内刑罚可不是闹着玩的。

“不妨的,不妨的,今rì在这文华殿内,我们只谈学问,是同窗学友,不必顾着那些繁文缛节了!”万历说道。

“是,皇上。”众太监齐声道。

万历拿出一本《孟子》,说道:“子曰‘温故而知新’,我们就一起来念念这本《孟子》,如果大家有什么想法,希望能知无不言。”

众太监不明所以,跟着万历念了起来:“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而闻乎?’孟子对曰:‘仲尼之……”

说是一起念书,但这念书的声音却是大有文章,十七八个太监一起念的声音,居然不如万历一人响亮,可想而知这些太监平时的礼仪教化之严。

万历接着念下去,当念到“齐国虽偏小,吾何爱一牛,即不忍其觳觫……”时,故意将觳觫两字的发音“壶束”误读为“役束”音,念错之后,用眼角余光观察着众侍读太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谍战:红色掌柜 横推亮剑 谍战:我能听到心声! 抗战:通电全国,出关 锦画江山 抗战:两军对垒,你开全图? 容颜皇后 民国大能 妻乃大元帅 铁血抗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