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一份奏章(2/2)
“吕爱卿快快请起,吕爱卿是朕的老师,又为朝廷辛劳多年,受此蟒带是当之无愧的,吕爱卿可以放心,朕一定会保全你的声誉,不会受此事影响。”
吕调阳抬头看着万历,此刻在他眼中,万历早已经不是当初那个懵懵懂懂的小太子了。事实上,万历七岁的时候,吕调阳就是东宫讲师,在他的印象中,万历自从登基开始,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文章和书法,在他这个老师的眼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年轻的皇上故意将文章写的很乱、很没有条理,似乎在表达皇上他再也不对四书五经有兴趣了。不久,冯保一党铲除之后,自己就被调任为礼部尚书,亲眼看到了新政的实施,作为皇帝的老师,张居正的挚友,他不遗余力地帮助推行新政,他亲眼看到了这个国家焕发着生机:透支多年的国库第一次有了余银;懒散多年的文官系统第一次高效运转了起来;纷争多年的朝堂,第一次安静了下来;甚至这次的宁夏平乱,大明军队有了完善的军备、充足的军饷后,一改往ri拖拖拉拉的习惯,一路挺进、劈荆斩棘、无往不利……
他知道,这个皇帝与嘉靖帝、与隆庆帝不同,如果不是因为自己年老,吕调阳很想继续留在朝中,看着这个自己教过的年轻皇帝如何富国强民,如何缔造“万历盛世”……
吕调阳双手接过了林庆传过来的蟒带,又向皇帝鞠了一躬,告别了万历,退出殿外,退出了这个自己拼搏几十年的“黄金殿”,也退出了他的学生、当今皇帝的视线。
……
吕调阳走后,万历坐在书桌前沉思:这次吕调阳告老还乡,完全出乎了他的预料,那些反对者们刚上了第一份奏章,就弹劾走了一位一品大员,有了这次成功,他们势必会愈加得寸进尺,到时候,自己能抵挡得住吗?
张居正虽然还会回来,但再过四年,张居正就会死去,这个国家大船的船舵终究还是要自己亲自来掌,如果这次应付不过来,还谈什么要实现理想!万历想到这儿,暗暗下定决心,新政绝不能废,不但如此,收税不利的官员也要一一降级,课税司也必须要开……大臣们弹劾的奏章,自己如果留中不发,显然有损帝王的形象,但是如果加以批注,又趁了反对派的意……那ri在朝上,自己决定将计就计,假装妥协示弱,大臣们一定没有防备,既然他们的手段只是弹劾,自己又何尝不能借他人之手,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呢?
主意既定,万历唤过林庆,让他亲自去传锦衣卫指挥使肖大路前来面圣。
……
……
京城共有四大酒楼,分落在东西南北四城,分别是醉仙楼、松鹤楼、太白楼、望远楼,其中,以南城的醉仙楼最为出名,号称京城第一楼,世人将它与苏州的望月楼并称“北醉仙,南望月”。
此时已是中午,正是酒楼最热闹的时候,醉仙楼是京城第一楼,能进去的自然都是一些达官贵人,二楼一间雅间内,靠窗坐着七八个人,正在攀谈着些什么。
如果这个时候有一个锦衣卫密探不小心“走错了门”,看到房间里的这些人,他一定会非常惊讶,因为雅间内坐着的,全部都是当朝的三品以上大员——
“王总督不必担心,杨久蒲的奏章已经呈给圣上了,相信不久就会有结果。”通政使司通政使杨巍坐在西首,对着坐在东首的宣大总督王崇古说道。
右都御史王世贞说道:“我却不怎么担心,如今张居正已经回去三个月了,皇上毕竟年青,想必对他早已淡忘,而且杨久蒲的奏章寓意很深,皇上必定不会有所察觉。”
张四维坐在北首正中,这时他笑了笑说:“如果皇上看出杨久蒲的真正意思,又有意要保张居正的话,说明现在时机未到;但如果杨久蒲弹劾成功,届时我们只要见机行事,大事必成,现在只管安心喝酒,等待消息即可,诸位何须顾虑太多,来,四维先敬各位一杯!”
其余各人刚要回礼,雅间的门突然打开了,进来了一个家丁,他关上门说道:“有消息了,吕大学士要回乡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