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明重生 > 第五十四章:《两河经略疏》

第五十四章:《两河经略疏》(2/2)

目录
好书推荐: 倾寻天籁 一夜倾城 重掌洪荒三界 凤皇 少林门徒 女神之耶路撒冷 无敌浪子 神雕惊雷 本宫不在线 修真之风流才子

现在是初chun,各地没有水患,所以潘季驯仍在京中,万历四年,因潘季驯治水有功,万历把他从工部都水清吏司郎中提为工部右侍郎,总理天下江河漕运。现在看他已经有了全面治水的方案,万历喜道:“快呈上来。”

接过太监转呈上来的奏章,万历一看标题,是《两河经略疏》,再翻开折子,竟然有数百言,他知道一时半会是看不完了,说道:“潘爱卿午后到乾清宫来见朕吧,时候不早了,退朝!”

……

万历用过午膳,仔细地看了那《两河经略疏》,发现两河指的是黄河和淮河,也是水患最频繁的两条河流。潘季驯提出了六条主要措施:“塞决口以挽正河”、“复闸坝以防外河”,“创滚水坝以固堤岸”,“止浚海工程以省糜费”,“寝开老黄河之议以仍利涉”,就治理黄河、淮河下游以及整治运河做了全面规划。

跟万历记忆中的一样,潘季驯治河的特殊之处仍是以下几种:一,反对前人“多枝分流”的做法,反对开新河,他认为那样是无谓的浪费,而是主张修浚黄河本身的故道;二,河水宜疏不宜堵,他主张“导河归海”、“束水攻沙”,利用黄河水的冲力来冲刷河床,一反前人高筑提岸的做法;三,“蓄清刷黄”,具体的做法是在淮河与黄河相接的洪泽湖口筑起大坝,蓄淮河之“清”水,刷黄河之“黄”水,使黄河河水不能倒灌入淮河……

其中,“束水攻沙”能有效的清理黄河河床,而且所费朝廷银两甚少,只需要在中游筑二三个大坝即可,比之以往在黄河全线高筑河提,不知道省了多少银两;

而“蓄清刷黄”意义更是巨大,众所周知,明朝的京城设在běijing,临近北方边境,有“天子戎边”之意,但běijing当时却不是全国水运枢纽,中原、江南等地的税赋、盐粮、贡品要运往京城,全部都要通过京杭大运河,俗称“漕运”。但是,随着黄河水患不断,人们把河堤筑得越来越高,黄河的水位也就越来越高,水患一来,黄河水就倒流到淮河中,明朝开朝以来,黄河水“夺淮”竟有百次之多。黄河的黄沙不断地侵入于淮河相连的京杭大运河中,造成京杭大运河河床抬高,不断淤塞,全国物资不能按时运往京城,给朝廷带来了经济命脉的威胁。

万历知道,这“蓄清刷黄”如果成功,淮河水患就会随之消除,以后京杭大运河水位升高,大船也就可以通行,在灾年或者战事发生的时候,南北物资的顺畅流通意味着什么,万历非常清楚。

不一会儿,太监传讯,潘季驯已经到了,万历传了他进来。

“微臣参见皇上。”

万历看着跪在眼前的潘季驯,看他已经年近六十,两鬓苍白,黑膛的脸sè,上面皱纹沟壑纵深,分明是长期在户外风吹ri晒之故。万历心存怜惜,忙起身绕过书桌,亲手扶潘季驯起来,说道:“潘卿家免礼。”

潘季驯抬头看了一眼皇上,看到皇帝年轻的脸庞,关切的眼神,他心头一暖,但臣子毕竟不能盯着皇上看,他马上又低下头,说道:“谢皇上。皇上,不知可看过微臣的奏章?”

“朕已经仔细看过了,潘爱卿治水有道,这次的两河治理方案,朕十分赞同,只是不知具体要起多少工程,费多少银两,时间又要花多久呢?”

...

目录
新书推荐: 唐功 惊涛落日 谍战:红色掌柜 横推亮剑 谍战:我能听到心声! 抗战:通电全国,出关 锦画江山 抗战:两军对垒,你开全图? 容颜皇后 民国大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