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组建大军(2/2)
“出兵一事,诸位爱卿以为如何?”其实要怎么讨伐,万历心中已经有了份初稿,但是照例要先问一问百官。
“皇上,微臣认为应该立刻召集延绥、大同、太原三边兵力,会于榆林,讨伐叛贼。”吏部尚书张四维奏道。
大学士申时行和户部王国光等人也纷纷附和,表示应该马上出兵。
万历难得看到众大臣们意见一致,颇有些感慨,他说道:“三边的将士虽然英勇善战,但是他们也担负着守边的职责,不可能大批调动,所以兵力肯定不足,朕以为,可以调神机营同往。”
“皇上,神机营从京城调往陕西,还需要些时ri,如今战事迫在眉睫,依微臣看,可加调宣府和大同两地的浙兵、苗兵前往。”兵部侍郎汪道昆出列说道。
浙兵和苗兵在明朝可是大大有名,万历问道:“宣大两地共有浙兵、苗兵多少?”
“回皇上,有苗兵八千人,浙兵两万,”汪道昆回道:“这样加上三边可以调动的主兵,总兵力就有七万多人,足以一战。”
万历心中一惊:七万多人?只有七万余人,这大大出乎了万历的预料,明朝号称两百万大军,但他知道,真正能打仗的很少,现在居然少到这个地步,实在有点不可思议。
“诸位爱卿认为,大军应该由谁率领?”
兵部尚书殷正茂听到皇上这么问,大步出列,说道:“皇上,微臣不才,愿自荐当此重任!”
万历知道,殷正茂这个人虽然能征善战,但是xing格贪婪,不适合做一方的征讨大将,自己也是因为他功劳甚高,又jing通兵事,不愿意让他到地方贪污军饷,才一直留他做兵部尚书。现在殷正茂自荐,万历正要想个法子推脱,却听申时行说道:
“皇上,殷尚书职务显要,应该坐镇京中主持大局,微臣认为,殷尚书不适合在前线统兵,应当另选他人才是。”
万历心中暗喜,他知道申时行对这个人选早已经有了主意,自己应当顺势问他一下:“那申爱卿认为,谁比较合适呢。”
“皇上,微臣认为,陕西巡抚叶梦熊智勇双全、为人清廉,可以担当重任。”
殷正茂闻言便有些不快,申时行的话里,似乎有讽刺他不清廉的意思,他跟叶梦熊并不熟,于是说道:“皇上,微臣举荐大同总兵麻贵,麻总兵是将门之后,英勇善战,能担此任。”
大同的麻贵与辽东的李成梁,当时并称为“东李西麻”,可谓是如雷贯耳,万历点了点头,说道:“既如此,就依二位爱卿所荐,任命叶梦熊总督三边两省军务,负责讨伐逆贼,麻贵就任副总督吧。”
万历深知明朝的军队一向都是文官担任最高职务,加上叶梦熊确实智勇双全,自己这样安排,百官肯定不会有异议。果然,他话一出口,除了殷正茂没有表示外,其余大臣纷纷点头附和。
万历进一步说道:“即ri起,调延绥、大同、太原三边主客兵一起会聚于榆林卫,神机营除中军和右掖军留守外,其他各军立即奔赴榆林。另调河南与南直隶卫所士兵从潼关进入陕西协防,不得有误。”
调兵遣将的事情原本归兵部负责,殷正茂没想到皇上“剥夺”了他的发言权,他想了想,也觉得这样调兵并不不妥,只好说道:“臣遵旨。”
……
早朝过后,万历出了皇极殿,吩咐林庆去神机营传龚敬尧、李如松、方麟等人进宫觐见。万历站在皇极殿白玉台前,望着西北宁夏方向,他知道,这次绝不是镇压藩王叛乱这么简单,一个计划已经在他心中酝酿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