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削藩大计(2/2)
想到这儿,万历看向申时行,问道:“申爱卿,依你看,朝中反对新政的大臣,主要都是谁呢?”
“回皇上,微臣也只是猜测,并不知道是哪些人。”
万历知道这种事申时行也不方便明说,当下也不再问,转移了话题,说道:“新政利国利民,申爱卿往后应多加以扶持,不要辜负了张大学士一片苦心才是。申爱卿,朕今天找你来,是另有一件事情要和爱卿商议。”
“皇上请说。”
“朕前ri大婚,全国各路藩王进京朝贺,现在他们都居住在皇城之中,申爱卿应该都知道吧。”
“微臣知道。”
“嗯,”万历从桌上拿起一叠案卷,让张直递给申时行,说道:“申爱卿看看这些。”
等申时行看得差不多了,万历说道:“这些藩王作恶多端,为害一方,占据着大量的土地,而且他们的岁禄丰厚,已经是国家财政的一大负担。这也就算了,想不到这次他们进京朝贺,竟然一路上强行拉夫索役,沿途百姓莫不怨声载道。如此不将王法放在眼里,朕不能不管。”
申时行迟疑道:“皇上的意思是……”
“朕要削藩。”万历缓缓说道。
申时行思虑了好一会,才说道:“皇上,恕臣直言,藩王虽然为恶,但这毕竟是皇家自己的事情,微臣不敢妄加干预。”
万历暗叹了一口气,心想这要是换作张居正,他可不会跟这些王爷客气,申时行毕竟太过老实谨慎。万历说道:“削藩一事,朕意已决,只是想问问应该如何削藩,申爱卿如有见解,但说无妨。”
“是,皇上。削藩之举,前朝已有先例,无非是以下三点:一是剥夺兵权,二是分化封地,三是限制他们的行为。依微臣看,前朝数次削藩,藩王们兵权已所剩无几,并且不得擅自离开封地,不得出仕,所以如今可以削弱的,只剩封地而已。”
“申爱卿说的有理,让藩王拥有大片封地,实在是有很多不合理之处,朕的意思是,国家把这些封地收回,然后分还给佃农耕种,只要佃农们能交足十年的田租,这些田地从此就归他们所有,以后只需向国家上缴田赋即可。这田租,按照各地收成而定,大致要比平时田赋多出一半,而多出的一半,就返还给各藩王,作为补偿。”
申时行很是惊讶,没有想到皇上如此大动干戈,忙道:“皇上,此法虽然可行,但是一下子尽夺藩王封地,这……”
“怎么,申爱卿可是怕藩王们有异议?”万历笑道:“朕却并不担心,多数藩王罪行累累,朕如果要治罪,恐怕他们这一生都要在中都度过了,只要他们知道有获罪的可能,也就不敢说些什么了。”
中都就是凤阳,当年太祖皇帝的故乡,中都皇城高墙之内,软禁着无数获罪的王公贵族,他们在里面丰衣足食,但却永远无法重见天ri,是皇子皇孙们最不愿意看到的地方。
现在皇上这么说,显然是要下大手笔了,申时行心中大为惊讶,他想不到皇上为了封地,居然要胁迫自己的近亲们,但此举毕竟于国于民有利,而且是人家的家事,他也不好插口,只是说道:
“既然如此,微臣有一个提议,这十年田租换一张地契,如果是平常百姓,自然只能租一亩两亩,但若是富商人家,一口气买百十亩不在话下,这样势必会导致土地兼并,应当加以限制。”
万历喜道:“爱卿所言极是,士、农、工、商中,除了佃农外,其他人都不应当租凭这些藩王封地,这具体该如何界定,朝廷应该明文规定,就事交给爱卿去办吧。”
“微臣遵旨。”申时行应道。
万历停下来喝了口茶,看了看那些锦衣卫收集的藩王罪证,又说道:“不过,这些都是治标不治本,藩王之害,不在于兵权,不在于封地,也不在于其巨额的岁禄,朕觉得,罪魁祸首,在于他们不能自谋生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