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怀疑(2/2)
这样的沉稳,甚至比一本典籍都要来的珍贵,足以保证杨恒有一个无比光辉的未来,这正是王士奇看重的,也是他不遗余力的要举荐杨恒的原因。
王士奇看着杨恒,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神sè。
能听到像杨恒这样的未来之星对他表忠心,王士奇大感畅快。
出云皇朝,看似风平浪静,但是朝中各方势力犬牙交错,暗流涌动,远远不像表面上看起来这样平静。北面北荒,南面南蛮、西面西岐,东面东瀛,四方异族对于神州浩土虎视眈眈,此为外患。兵家把持的兵部和儒家把持的礼部风波不断,地方家族、宗门的势力rì渐强大,俨然已经影响了皇朝根基,此为内忧。如此内忧外患之下,就连朝中位高爵隆的六部尚书,当朝圣人,心里也难免会有一点小小的私心。这份私心,便是极力的为自己笼络人才。
像王士奇这般在出云皇朝权力核心混迹了将近大半辈子的人,自然知道笼络新生力量的重要xìng。获得了杨恒的依附,那就是获得了一股巨大新生能量,将来无论是应对内忧还是外患,就多一分底气。
为了完全的获得杨恒的忠心,王士奇甚至是推心置腹的。杨恒是他发现的,将来必定也是他培养起来的,这无论对谁,都是一项极大的恩德。王士奇心中,对杨恒的忠心不会有任何的怀疑。
“小木易,我观察了你好些时rì,发现你玄气jīng纯深厚,高的离谱,甚至连本官都觉得有些匪夷所思了,可是本官却从来没见过你用过玄功对敌,你可知道,神通虽然厉害,可是这神通却并不是随随便便就能用的,一旦在神通对战中败下阵来,那可就是伤及魂魄,弄不好就是魂飞魄散。而且动用神通所要耗费的jīng力极大,到了战场之上,能坚持半个时辰的文士已经是了不起了。rì后你和人交手,万万不可轻易的动用神通,若是用玄功,风险就会小很多。你权且练一套玄功给本官瞧瞧。”
王士奇突然话锋一转,将话题引向了别处。
他亲切的盯着杨恒,表现出了一种平易近人、礼贤下士的风度。
而且杨恒感觉的出来,王士奇这一问,自然是有试探他来历的意味,不过并不做作,更多的,是一种关心,是一种笼络。
何况,王士奇关于神通和玄功的那些观点,杨恒深以为然。
神通,的确是不能多用!动用神通所消耗的jīng力不可计数。就像刚刚他和定北夫人一番大战,虽然略占上风,但是大战过后,杨恒甚至生出了一种被完全掏空的感觉。这样的感觉,没有十多天的休养是恢复不过来的。
就算王士奇不提醒,杨恒也已打算rì后若非到了逼不得已之时,不会再频繁的使用韦陀神通。
王士奇到没有多少坏心眼,反而是关心多余试探。可对杨恒来说,他的关心却变成了一个难题。杨恒总不能真的使两招神行百变出来吧?
神行百变,是杨家家传,当年他的父亲凭借这门玄功纵横整个出云皇朝,杨玄和王士奇在云都低头不见抬头见,不可能不认得这套玄功。
这时候若是练一套神行百变,那杨恒的身份,可就纸包不住火了。可是除了神行百变,杨恒又没有修炼任何一门别的玄功。
一时之间,杨恒陷入了两难之间。他心中忐忑,背脊之上,冷汗已经冒了出来。
“该怎么办?”杨恒感觉有些窘迫,这种感觉,甚至让他觉得比和定北夫人大打出手还要糟糕。
“禀告大人,晚生,晚生不是不用,而是未曾学习过任何一门玄功。”在心里纠结了几个刹那,杨恒终于下定了决心。
他脸sè沉稳,说起话来面不改sè。
“哦?”王士奇脸上立马闪现出一种怀疑的神sè,显然对杨恒的回答并不相信。
“是的,大人,晚生本是一个孤儿,是凡夫俗子,就连那韦陀神通,都是靠着一次奇遇偶然间得来的。至于玄功,却没有机会习得一套,因此晚生每每与人动手,都不曾使用过玄功。”
杨恒面露尴尬之sè,演的惟妙惟肖。在如此时刻,杨恒只好硬挺。
说完这话,杨恒突然从怀中掏出了一本簿册,上面印着三个鎏金梵文,写着《韦陀经》三个大字。
这本簿册,是杨恒先前在凌霄阁修炼之时,根据脑海中的记忆抄录下来,闲来没事之时用来诵读的,没想到在这个时候派上了用场。
杨恒知道,要取得王士奇的信任,不暴露一点秘密是不行了,因此他拿出了这本抄录的《韦陀经》。
这本《韦陀经》,对他来说已经没有太多的价值。虽然是一部难得的佛家典籍,但是和暴露身份比起来,显然还是值得的。
只要将这本《韦陀经》交给了王士奇,杨恒相信,王士奇心中的疑惑一定会被完全的打散。
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讲,神通可比玄功珍贵的多了。杨恒把自己修炼的绝密神通都交出来,王士奇便没有理由再怀疑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