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寿材店(2/2)
正衡也不回答,只说到时候他就知道了。两个人又走了一阵,知道天色渐暗的时候,这才在一个死胡同里,找到了路人所指的那间店铺。
寿材店恐怕是世界上最不能缺少,却又最不招人待见的的店铺了。街上人流渐稀,店铺却在门口早早挂起两盏白色的大灯笼,示意它可以随时给别人提供帮助。当然,很少有人会对此抱以感激的态度,更多的则是唯恐避之不及。或许正因如此,当正衡和夏侯水迈步进门时,掌柜立刻就伪装出一副如丧妣考的神情,飞奔到了近前,问他们需要点什么?
正衡也不多言,只随口道了句“看看”,便绕着店里罪当中的那口红木棺材转悠起来,不时地还用手指在棺盖上敲击几下,末了才说就要这个了。
掌柜显出一副为难的样子,说这副装裹早就被人预定了,如果要一模一样的,少说也要等上个把月才行,不知两位大爷家中是谁办事,能否等到那个时候?
寿材店的买卖特殊,因此掌柜讲话最是圆滑,比如送客出门时,没人会用“下次再来”之类的话来找打,一般都会说,亲戚朋友有事帮忙介绍一下,仅此而已。正衡见惯了生意场上的看人下菜碟儿,有心试他一试,于是胡乱伸出四根指头,说他肯出这个价。见到掌柜还是一味的摇头,他便又补充道,自己还就看上了这副棺材,出的可是四根金条,有了这些钱,你们大可以找同行去拆兑一个不比这差的的,交付给那个买家好了……
一听到金条,掌柜的眼睛都放出光来,可左右权衡之下,最后还是回绝了,并说:“一看您就是不差钱的主儿,可咱们这行有规矩,财能通神却是死者为大,俗话不是讲个‘阎王叫你三更死,没人敢留到五更’嘛,人家家中有事,早就定下了这口棺材,要不是最后还差点漆面的活没完,恐怕一早就被人拿走装殓起来了,不然你说小的还能有钱放着不赚嘛——要说起来也怪了,您要是早来个三五日,小的这边还能给您府上腾挪出一副不比眼下这副差的装裹来,可这些天城里办喜丧的实在太多,还都是大户人家,只能斗胆让您在到别家问问,算是小的对不住了……”
“大户人家?你说的可是街里的于家?”
“咳,您这可是高看小的了,于家是咱们长春地界的首富,人家办事用的东西,哪件不是镶金镀银的,哪会看上咱家这些货色?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咱家这东西也不差,你看看这材质,可都是上好的红木,面上没有半个疖子,您知道地方上的那些地主老财们,可都不是得罪得起的——对了,您既然提起于家,小的反倒想起来了,这口寿材的买家跟于家也算是沾亲带故,要说起来,这三五日里,连带着于家,已经走了好几个地方上的富豪,其中两家都是小的负责置办的的,看吧,要不怎么都说金银这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呢,等到,两腿一伸,啥都是虚的了……”
掌柜滔滔不绝的讲了一通,最后也自觉失言,赶紧话锋一转,又说听口音你们不像是本地人,到底为哪位办事?
正衡赶紧摆摆手,说他和于家可没半点关系,只是今日来关外经商,途经这里时家中的一个老奴得急病死了,大家一合计,离家千里之外不如就地安葬来的划算,没想到事不凑巧,连副上好的棺材都遍寻不到真应了那句“生死有命不由人”的老话了……
对于正衡的说辞,掌柜的还颇有些怀疑,不过他是明白事理的人,也自知事不关己不该多问。正衡和他又攀谈了一阵,末了才和夏侯水走出店铺,借着初上的月色,向于家大宅的方向走去。
夏侯水一脑门子的疑问,此刻终于再也忍受不住,问正衡到底在卖什么关子?
正衡想了又想,最后竟然摇摇头,说他也没有头绪,只觉得很多奇怪的事凑在一起,不像表面上看来那么普通。
“于三刀的死,在长春既然是个街知巷闻的事情,那此时的于家理应门庭若市才对,如果说一般人家无权登门吊唁,至少地方上的士绅名流不会缺席,可眼见着只有几个念经的和尚这般冷落,我就猜测着必然事出有因,要么是于家招人嫌恶以至于没人肯来,要么就是于文用了点手段,令得该来的人都没来成……”
正衡的话说的拗口,夏侯水想了半天才反应过来,忍不住“啊”的叫出声来:“你是说,他杀了那些富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