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发丘印的下落(2/2)
“俺们于家久居关外,少来华北,近百年来,行动的足迹多限于此,因此比起同行来,对关外的陵冢分布更为了解。北方尽是不毛之地,历史上也多被少数民族占据,陵寝里的古董之物比起南边自然差了些许,可若是抄上个大的,也足够几代人享用不尽了,这种情况不用我明说,相信你们都懂……
“差不多一年前吧,俺爹得到了个消息,说是在北海附近有个蒙古的大墓,即便不是成吉思汗的陵寝,至少也归属于后世的元朝的某个王公贵族,最重要的是,据传闻所讲,秦皇的传国玉玺就埋在其中,谁若是能将其拿到手上,他日封侯拜相自然就不在话下了……
“要说起来,这个传闻在关外盛行已久,往少了说也有三四百年了,信以为真者有,更多人则是嗤之以鼻。对于这种捕风捉影的事情,俺们于家一向都是置若罔闻,不过,俺爹不知从哪探听到,这个大墓确有其事,只是里面的东西并非传国玉玺,而是另外一件更有趣的东西……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俺就琢磨着,当年秦始皇将那和氏璧雕琢成传国玉玺的时候,无法想它几百年后的遭遇,竟会被人扔在地上,摔掉了一角,而乱世枭雄曹操却用这象征着皇权的残品,制成了一个形似兵符的器件,并将它授给他所组建的,专职负责挖坟掘母的队伍的首领,也就是后来的发丘中郎将作为信物,亦即行内人称的发丘印了照这样看来,发丘夏后氏和这发丘印倒是荣辱与共,只是后世一直都有传闻,说是发丘印毁于明初的观山太保手上,年代实在久远,加之以讹传讹,大多数人也就都信以为真了……
“其实,事情远没那么简单,封师古虽然厉害,夏侯老弟的祖先也并非是任人鱼肉的角色,早在元朝建立的时候,发丘夏后氏就已经向朝廷投诚,成为蒙古人御用的盗墓家族。此后历经百年,到了元朝衰落,蒙古人被朱元璋北逐的时候,发丘夏后氏仍旧追随左右,惹得朱元璋震怒不已,誓要将发丘一脉斩尽杀绝,至于后来的观山太保,也仅仅是受命于此,才与你们发丘摸金之辈为敌的……
“大明既已中兴,发丘一脉眼见着短时间内无法再回到中原,于是便在关外落下脚来,并在北海之滨修筑了一座陵墓,将发丘印藏匿在其中,相传只有其后人才能令其重见天日。转眼又过了几百年,到了今天,还知道这个秘密的人已经屈指可数,如果不是咱们相识一场,恐怕老弟你一辈子也别想把传家宝找回来了……”
听了于文的一席话,正衡不不由得在心中权衡起真假来,反倒是夏侯水仍旧一副不相信的样子,直接问于文,既然知道这等好事,又何必高于他人,自己前往不是更好?
于文撇撇嘴说,发丘印对他们于家来说,并不具备多少吸引力,更何况北海之滨的那座古墓,既然是出自于发丘夏后氏之手,必定是凶险异常,他爹当初也只是想借机考察他和于武两人的胆识和技能而已,现今“大势已定”,不如做个顺水人情,把那藏宝的地点讲出来,至于夏侯水能不能拿到,那可就不关他事了。
话说到这个份上,夏侯水虽然心下存疑,可也信了大半,不过嘴上仍说,北海那么广阔,即便是绕着走上一圈,也得花上三五个月,单凭你一句北海之滨的大致范围,就想让我领情,这个,难度大了点吧?
“这个老弟你可以放心,俺们都是实诚人,不会忽悠你玩的,至于你非要俺说出具体地点来,这可难为俺了,俺爹一早收藏的那张地图,从来没让俺们兄弟看过,不过你放一百个心,等一回长春,俺就把图翻出来给你,是真是假,不就见了分晓了嘛。”
事已至此,看来是有必要跟着他去趟长春了——夏侯水和正衡互望了一眼,立刻就决定下来,好在他们本就没太好的去处,原本就想着找个安全的地方住上几日,这次竟然歪打正着,意外探寻到了发丘印的下落,希望能够不虚此行吧。
于文见两人应允下来,现出得意的神情,反身招呼着身旁的士兵抬起于武的尸体,趁着夕阳渐斜天气凉爽,准备上路了。
正忙乱间,装裹尸体的大布袋忽然间暴发出清脆的撕裂声响,一只乌青色的手自其中猛然支了出来,五个指头呈现半抓握的形态,场面甚是骇人。
众人见状,全都不由自主的吞了口口水,心下暗想着,这青天白日的,于武怎么就诈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