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无路可走(1/2)
[正文]
------------
于文竟然没有生气,正衡对此不甚感激,不过老实本分是一回事,胡言乱语则是另外一回事了——正衡一时还不明白于文所说的“退路被封”到底是什么意思,难道那些先前出去的rì本人,用炸药将月牙城下的地宫入口炸毁了?可以来一直没有听到外面有那么大的动静传来,二来石原龙泰既然刚才还与自己同在墓中,应该不会做出这样自绝后路的决定才对……
正衡想来想去,还是觉得问题依旧出在于文身上——这个东北汉子一老本实,虽然刚刚与其结识,却已经可判断他并非是那种擅耍yīn谋的人,问题是摸金倒斗对素质要求极高,如同于文这样只是单纯却并不聪颖的人,想要在行内立足简直难于登天。
世人以为倒斗无非是跟死人打交道,只要胆大就好,其实这种观念是错误的,摸金之术自古有之,不管是哪门哪派,至少都要遵循三个最最基本的步骤,即寻、摸和遁三决。其中的“寻”即“寻龙点穴”,亦即需要通过各种手段,视线确定墓穴所在的位置、深浅、有何机关,甚至里面都藏有什么宝物等等,这同时也是区分高手与否的最关键的要素。
记得夏侯古曾跟正衡说过,发丘有印、摸金有符、搬山有术、卸岭有甲,对于如何点准龙穴所在这个难题,不同的流派想来都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个中高手可以观风水、辨气象,稍逊的则用“生克制化”之术,最不济的也可以凭着一张巧嘴从寻访民间中觅得,正所谓“三年寻龙,十年点穴”就是说的这个道理。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倒斗的手艺人需要的不仅是胆大而已,更要具备见人说人话见鬼学鬼哭的本事,不管在什么环境,都要尽力将自己立于不败的境地。
试问,像于文这种老实得近乎有些蠢笨的人,如果不是凭着他老爹在行内的威名,又怎能进得来这帝陵当中?如今他却拖住自己不放,尽说些不合常理的事情,正衡就算是百般耐心,终究也有用尽的一刻,此时既然已经甩开了先前一直被他拉住的衣袖,头也不回地朝向墓道走去了。
好在于文在身后并未再说什么,正衡心急于追赶石原龙泰,经由被炸开的三道门钻出后,三步并作两步地朝向出口的方向赶去。正衡一边走,一边心中不由得想到,看来那于三刀是后继无人了,于文既是如此,想那于武也必定好不到哪去,难怪先前夏侯水还奇怪于于家既然有一脉单传的祖训,为何于三刀这次要带两个儿子同来,看来他实在是难以抉择,只好羊群里面拔骆驼,在两个人中选出一个并不太笨的,来继承他的家业!
正衡身体内的正南却不这么认为,他想起先前在北海的时候,曾经碰到过于家的人,名字分别叫做于光和于荣的两兄弟,自称是北宗,并嗤青山绿水的三叔于世达为分家。按照年龄推算,于光于荣应该与于世达同为六七十岁。记得当时双方着实唇枪舌战了一番,弄得正南等人不明所以,而照现时的情形看来,至少在盗掘皇陵的之前,并没有听曹沝说过于家已经有了宗分之争。
于三刀有两个儿子于文和于武,其中于文在正南看来,长相与青山颇为相似,或许他们之间存有某种血缘关系,只不过于文在一九四五年的时候,少说也有三十几岁的年纪,七十年后至少也是个百岁的老人,跟刚刚二十出头的青山和绿水差距较大,不太可能是他们的父亲。
关于于家的这些纠葛,于世达肯定知情,可惜的是他已经死在了北海,想要从这一路了解详情显然已经不可能了。而北宗更是人丁凋落,于光于荣原本抱着光大门楣的想法,却不想出师未捷身先死,也不知道他们是否还留有后人,如果有朝一rì能被正南找到,他还满心打算着要履行跟于光达成的协议,将已经破损看了的发丘印从曹沝那里要回,交还给北宗于家呢!
正南心中胡乱想了一番,忽然发现父亲好像已经走了好长时间,却仍旧还在墓道当中,放眼望去,别说是出口,就连连接出口和墓道的石阶都不见半点踪影。
正衡显然也发现了异常,先前他从墓室中顺手捡了个手电,可此时将光柱照向前方,却并未如愿的看到出口。按理说石原龙泰等人带来的这种rì制的军用手电功能强大,光柱所及的范围不下百米,加上正衡自从墓室中出来,少说有五分钟之久,就算是按照一般的步速,也该走了两三百米远才对。
难道真如于文所言,地宫已经被封死,只不过不像他开始认为的那样,是被石原龙泰的手下炸毁了出口,而是联通出口的石阶,不知怎么消失掉了,因而自己越过它原本所在的位置,以至于走过了仍旧毫无察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