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得水为上(1/2)
正南跌落到了洞**当中原本以为并无任何危险,却不想经青山提醒后转身看到一个两米多的黑影抡起斧子就朝他砍来。事发突然,他又是手无寸铁,冷不丁地遭此变故哪里还能做出更多反应?只好直愣愣地站在原地,下意识的抬起两只手臂挡在脑袋上,满以为自己的xìng命就要交代在这里了。
然而过了那么一两秒的时间正南还是没感觉到周围有任何变化,这才把手臂放下,只看到眼前的黑影并不是个活物,而是一尊惟妙惟肖的石像罢了。他轻舒了口气,回身告诉青山不要紧张,然后让他把备用的物品都带下来,说他所在的或许就是包可图说起的那个古墓了。
青山背着装满食物和物品的旅行包顺着绳子动作麻利地滑了下来,然后将一支手电筒扔给正南,自己则是扭亮另外一只,两束光同时打在了石像上。
石像比他们整整高出两头,下半部分是块打磨成方正的石块,上面才是一个男人模样的上半身身体,他赤膊着上身,面露凶光,右手举着一把石斧,好像随时都要挥手砍下一样。虽然雕刻手艺说不上有多细致,乍看上去却有种不怒自威的凌人盛气,在强光的照shè下更显出了几分诡异和恐怖。
正南又将手电光在洞**内扫视了一圈,发现这里跟先前包可图的描述非常吻合。整个石室面积不大,从顶至底都是用三尺见方的石块垒砌起来,除了刚才他掉下来的那个破洞之外其它地方还算是严丝合缝,只不过里面cháo气很重,脚下踩着的粘糊糊的东西上湿滑异常,不用看就知道是布满了苔藓,闻上去还略有水草的那种腥臭之气,看来是自从破裂开了一个洞口后时常有雨水灌入的缘故。
正南正想着如果这是个古墓的话为什么没有棺椁,一直研究石像的青山似乎有了什么新的发现,叫他快点过去看看。
正南走过去与青山一同蹲下,只见青山指着石像底座的位置上似乎雕刻有些文字和图案,他用手掌一点点抹掉了上面附着的苔藓,待到把整面的石碑清理干净后细细研究起来。
石碑上几乎都是蒙族文字,正南和青山都无法读懂,索xìng就一一掠过了,好在下面几幅刻图还算清晰易懂。
第一幅图上刻着数个平民打扮的人在大树旁跪拜,貌似虔诚地祈祷着什么;第二幅是在朝堂之上,正堂当中正襟危坐的应该是个元朝的地方官员,前图的那几个百姓正在堂下聆听着官员的教诲;第三幅上半部是白茫茫的一片,几条水波横在当中暗示这是一汪湖水,下半部翠草丛生,只不过中间突起个石块,可不就是他们所见的这个石像嘛……
在三幅简图的下面贴近地面的位置还有四个楷体大字:得水为上!
两个人对视了一眼,除了看不懂的蒙文之外大概大概明白了石碑上记录的事情。他们依照三幅图猜测在元朝治下的某年在这附近发生了一个比较大的事件,或许是某个深受百姓敬畏的人死了,人们为他焚香祭拜不说还将此事上奏给朝廷,请求在这里营造了一个墓**,并雕刻了这个石像以为纪念。
青山说他猜想这个古墓里埋葬的这个人应该是萨满教中类似于巫师一类的角sè。萨满教虽然是蒙古族特有的宗教信仰,不过自从黄金家族兴起后逐渐被蒙传佛教所取代,以至于后来逐渐沦落在蒙族下层百姓间流传。萨满教的教义崇尚自然的力量,这与封建**中的君权神授观念相违背,不被统治阶级所接受也就在情理之中了,不过它毕竟是蒙古族的原始教派,在某些人心中还有不小的地位,尤其是在天高皇帝远的草原上,得道的巫师可是比地方官吏还要受人尊敬的上宾。因此,人们为这样一个人建造陵墓也就不足为奇了。
正南却并不赞同,他说:据我所知蒙古族自古流行天葬,将尸体放置在固定地点,让秃鹫或者狼群分而食之,这样灵魂就可以回归腾格里亦即他们所说的长生天了。萨满巫师既然是腾格里的使者,又怎么会公然违背教义地去实行土葬呢?除非是那些王公贵族达官显贵们才会突破这一禁忌,因为他们的行事才不会受到宗教信仰的限制……
青山道:依你的意思,这里埋的还是官宦或者巨贾?
正南还是摇摇头,指着那四个汉字说:你看这四个字被刻在石碑的最下边,雕刻深度和比划比起上面的蒙文和图画都不尽相同,依我看应该并非是一开始就有的。元朝的官方文字是蒙文,汉字只是在身处下层的南人百姓当中使用。如果这个墓**和石像都是元朝地方zhèng fǔ负责修建打造的话,按理说他们是没有画蛇添足的必要,除非石像被安放在这里后,负责承建陵墓的汉族工匠不知出于什么目的私下里添加上去的。那这一举动的动机究竟是什么呢?应该不是单纯的对上面的蒙文的解释那么简单吧——难不成是额外的提醒和jǐng示?青山,你对风水点击研究的透彻,可知道这四个字的出处?
青山点头道:这四个字出自晋人郭璞传古本的《葬经》,正所谓:“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这几句是对风水一词的简单解释而已,可要说出现在这里代表什么意思我还真是一时说不上来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