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回蔡瑁命丧襄阳城 刘备入主荆州郡(1/2)
() 刘备双目微红,说道:“备何德何能,竟能得两位大贤如此相助,真乃汉室之福,天下之福也!”
听完这话,戴凝见刘备一片赤诚,心中大为感动,但是他就是这一副臭脾气,有点懦弱,有点随遇而安,然而傲骨却有那么一点点。刚到三国,马王爷长了几只眼现在还不知道,他恐怕还没有从和周盈儿分别的痛苦之中挣扎出来,如何去想这些事情?
所谓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戴凝霍然而起,跪拜在地,泣声道:“凝受皇叔大恩,若有所差遣,万死不辞,愿陪使君共度难关,只是凝家事未定,心灰意懒,还请见谅。”
一番话语,毅然决然,刘备眼中闪过一丝怒气加绝望的目光,随即哈哈一笑,赶忙将戴凝双手扶起,说道:“备只是有感而发,并无强迫之意,仲源尽可随备安居乐业。”
诸葛亮朗声道:“仲源心胸赤诚,主公宅心仁厚,真乃一番佳话也。”
当下三人相视一笑,却不再多说。
戴凝道:“凝近rì正要打点行装,准备返回襄阳,到时候还请各位赏光陶然居。”
刘备道:“还请仲源多多相助也。”
戴凝道:“若有差遣万死不辞。他rì曹cāo来攻,凝倒也有几番计较,可与军师切磋一二。”
刘备连连点头,眼中闪过一番喜sè。
话分两头,那襄阳城中,伊籍受徐庶密计,整rì奔波,而蔡瑁受伊籍建议,只觉得不杀了诸多将官,实在是寝食难安。却招来自己兄弟,rì夜议事。
时光荏苒,转瞬之间,十五佳节已到。那蔡瑁事到临头,不免心中惴惴,当夜请来伊籍,直待最后决策。
这伊籍却也毫不含糊,带上黄忠、徐庶二人,只奔蔡瑁府上。
分宾主坐定,蔡瑁看到黄忠徐庶二人,奇道:“不知此二人却是何人也?”
伊籍笑道:“此二人乃颍川贤士,只闻将军礼贤下士,故而来投,事成之后,还望将军不吝赏赐!”
伊籍指着徐庶说道:“此人胸中机谋,举世罕见,正是他断言将军之危也。”
蔡瑁闻言大喜,亲自奉酒相敬。
蔡瑁看到黄忠满头白发,不免暗自鄙夷,问道:“此老者却是何人啊?”
伊籍笑道:“此人虽然年迈,却能力搏猛虎,手中一口大刀,武艺高强。明rì席间之事,有此人在,万无一失。”
蔡瑁心中不信,口中却不说,说道:“如此无碍也。”黄忠只是鄙视蔡瑁为人,也不以为意,起身饮酒不已,并不多说。蔡瑁更加不喜。
徐庶却只做奉承之状,说道:“明rì行事,不知将军却还有疑问否?”
蔡瑁狐疑的看了看伊籍,说道:“瑁心中不忍。不知先生何以教我?”
徐庶笑道:“将军宅心仁厚,天下皆知,然而岂不闻壮士断腕乎?若一味妇人之仁,恐怕将军rì后前程堪忧也。”
“曹公乃北方将士,士兵多不习水战,今将军有此大功,更乃水上名将,岂不是rì后升官之根本?然而这襄阳中若是有人背后诋毁将军,恐怕曹公心中虽然爱才,却三人成虎,不免多疑,到时候怕将军就危险了!”
这蔡瑁整rì被伊籍吹耳边风,那风吹得心里暖洋洋的,舒坦啊,早就觉得自己比曹cāo还能干,身边加大家族的人不杀光,心中实在不安,如此利令智昏,却也在所难免。当下几人计议已定。
徐庶说道:“明rì将军可与府中设宴,却令蔡中蔡和两位将军带兵,紧守城防,鄙人愿借jīng兵三百,待将军成事之后,却将这些人等其家人一并斩杀,斩草除根,以绝后患!到时候名利双收,还请将军不吝赏赐!”
蔡瑁心中甚喜,嘴上却假惺惺的道:“非是瑁心狠手辣,只是他们家人,能否不杀?”
伊籍笑嘻嘻的说道:“此等小人,有损先生清名在先,更会有谗言与曹公在后,将军杀之,正是上合天理,下顺民意,若留其家人不杀,岂不是后患无穷?”
蔡瑁“无奈”的叹了口气,说道:“瑁也是只图自保也。”
当下计议已定却不多表。
新野县内,刘琦听说刘备要取荆州,心中欣喜不已,说道:“如此,多谢叔父,琦得报杀父大仇,愿意奉叔父为荆州之主!”
刘备听闻,心中一个哆嗦,茶盏就掉在了地上,他赶忙起身,说道:“贤侄何出此言!若非怀疑备乎?备只是见吾兄惨死,故而出兵,以匡正义,贤侄定为荆州之主。”
刘琦哭道:“琦何德何能,敢居此位?”
刘备闻言不悦,说道:“今用兵之时,贤侄万万不可多心,备一片心意,岂是夺人基业之辈?再勿多言!”
刘琦见刘备神sè坚毅,不似作假,当下大为感动,跪拜在地,说道:“叔父大恩,琦粉身碎骨以报也!”
当下两人很是从荆州局势,如何治国安邦,如何爱民如此等战略大局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愉快的交谈,那一片父慈子孝,让人感动不已。
诸葛亮接到襄阳消息之后,却是早早分派已定,新野县内宵禁,只进不出,却留500军守县城,其它大军尽皆准备妥当,直待元宵之夜,连夜度汉水,襄阳火起,兵临城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