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回诸葛亮守株待兔 戴仲源殊途同归(2/2)
我低声说道:“不必惊慌,必然不是强盗也。”
只见那人走上前来,将火把放在身前,把我和李文打量了一下,问道:“汝二人之中可有戴凝戴仲源先生否?”
我又吃一惊,那李文反应倒也敏捷,赶忙说道:“未有也。”
我看了一眼李文,并不答话。
那骑士却伸手从背后拿出一物,说道:“不知二位可认识此物否?”
我定眼一看,却是一把鹅毛扇!!!
掩盖着心中的惊惧,我问道:“汝乃何人也?”
这一答话,不啻于已经承认一半,自己是戴凝了。
那骑士问道:“先生果然认得此物否?”
我看了看鹅毛扇,估计这三国之中也就是猪哥才有了。反正自己的表情估计骑士也看到眼里了,自己承认不承认怕是都要被他弄走。
当下我所xìng心一横,说道:“将军不必再打哑谜,吾既是戴凝也。”
那骑士闻言,滚鞍下马,拜服在路边,说道:“某乃诸葛军师所遣部队之哨探也,今等候多时也。”
我闻言,心中不能不吃惊,莫非诸葛亮真的能未卜先知??居然会在这里等我!!太不可思议了吧?
我正待细问,那骑士却说道:“此处非说话之地也。先生可随某前往营寨,再细言不迟也。魏延将军正在等候先生。”
魏延?我听了这两个字,心中疑虑顿消,当下大喜,却随他而去。
不过片刻,却来到几家农户家里。
原来是魏延带了十几个人,却也不敢在襄阳城外安营扎寨,只得找了个农户,又凑合着盖了几间草房,权作安身之地。
那骑士喝道:“戴凝先生到了。”
话音刚落,房间里面奔将出来一条大汉,我细眼观之,却不是魏延又是谁?
看他反应如此迅速,我断定他是和衣而卧,枕戈待旦,不管他是出于防敌还是出于接见我,我心中都不由的暗暗感动。
魏延喝道:“可是贤弟否?”
我心情激荡,说道:“大哥!正是戴凝也。”
魏延大喜,赶忙将我迎进房中,魏延吩咐道:“可速将外出游骑召回也,吾等休息片刻,直奔新野!”
我和魏延在屋里面坐定。魏延给我和李文几杯烧酒,喝下去之后,登时浑身暖洋洋一片,我不由的舒服的呻吟了一声。
围着热乎乎的炉火,我不由的吃惊诸葛的计策,当下问道:“不知文长为何在此也?”
虽说我和这魏延结拜,但是在我心中其实并不愿意以大哥相称。一来自己到了这三国之后,确实是很难将自己真正的融进这三国世界;另外一方面自己也是心高气傲之人,颇有几分孤芳自赏,是以如此。幸好那魏延也并不在乎。
魏延听了我说的话,当下笑道:“延在此,正是等候先生也。”
我问道:“不知孔明军师何以知道吾会来此也?”
魏延笑道:“仲源不必忧虑,吾等已经在此等候多rì了。”
我闻言更是吃惊,那魏延说道:“军师嘱咐,要多加注意先生行踪,军师返回新野之后,便派遣人等,在襄阳各门守护先生。”
“近些rì子,襄阳城中的探子更是将先生一举一动全部回报给了军师,军师听闻先生在襄阳城东门摆画舫之事,断定先生是‘声东击西,瞒天过海’之计,是以让延连夜至此,等候先生也。”
我听闻,长吁了一口气,说道:“孔明妙算无敌,凝不及也。”
我心中暗叹一声,心想难怪司马懿碰到这猪哥那么难受,这厮的思想,真是神鬼莫测啊。不管以后会不会和他为敌,我心中都要留个底啊!万一真的以后和诸葛亮较上劲了,恐怕也只能利用他唯一的弱点:安全第一。出奇计胜之了。
罢了罢了,不想了。
没想到在三国混了这么久,最终还是落到刘备的手中了,嘿嘿,算得上是殊途同归了吧?
命运吗?也许吧。
魏延集聚人马,江边早有舟楫等候。
不知道诸葛亮、徐庶现在怎么样了,刘备在荆州到底是如何决策的,怀着复杂的心情,我随着魏延,直奔新野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