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祸福难测(中)(1/2)
() 第274章 祸福难测(中)
蔡瑁的态度很是出乎我的意料,我所了解的蔡瑁狂妄自大,何曾作出这么一副卑躬屈膝的面貌?我指了指蔡瑁身后的三具尸体,道:“德桂兄倒真是果决,令亮佩服!只不过那三名屯将只不过就是言语上有些过激罢了,其实也罪不致死的。”
“孔明此言差矣,这等军中败类,居然胆敢冒犯我荆州的贵宾,真不知他们的眼睛长哪去了,实在是死有余辜。”蔡瑁颇为厌恶的回头望了一眼那三具尸体,又补充了一句道:“把那三具尸体拖到别处去喂狗!”
“是!”随蔡瑁而来的亲兵立刻答道。
蔡瑁的话倒引起孙尚香的共鸣,在一旁道:“蔡瑁说得不错,这等渣滓就应该去喂狗!”
“孙大小姐,久违。蔡某在这里有礼了。”蔡瑁对孙尚香似乎是有些畏惧,孙尚香看了他一眼,他竟然下意识的后退了两步。我心中暗笑,几年前许都天下英杰会的时候,这不知天高地厚的sè鬼蔡瑁竟然敢去招惹孙尚香,结果很显然的,被当时心情正不爽的孙尚香狠狠修理了一顿,这才各大势力的高层间早就传为了笑谈。
“我问你,刘备那个老鬼可在襄阳?”孙尚香对蔡瑁说起话来,也是毫不客气。
蔡瑁嘿嘿笑道:“孙大小姐请放心,如今这襄阳几乎便是蔡某说得算,刘备那家伙早就被蔡某打发到新野守城了,大小姐用不着担心你身上那荒谬的婚约。”
孙尚香轻轻的哼了一声,显然也对那婚约十分不满。
“既是这样,那就劳烦德桂兄引我们入城了。”我从怀中掏出了两三个黄铜锭子,扔给了战战兢兢跪在一旁的茶棚老板,“老板,给你压压惊吧。”
“请吧,刺史大人早就翘首以待了。”蔡瑁做出了个手势。
一行人上路,朝襄阳城赶去。
襄阳是荆州最大的城池,但比起北方那些历史悠久的大城来,这里终究显得有些缺少些底蕴,人口五十万的襄阳同泰山与北海一样,是在三国乱世中,新崛起的大城。
我们一行人被安排在荆州的驿馆东院,周围无不是繁华的地段,据说这里便是五十年前还在执行分区管制宵禁制度时的市集区。当晚,刘表在刺史府设宴款待我们,算作接风,当然,孙尚香毕竟还是个孙家人,并没有参加。
“孔明贤侄不远万里,来到我荆州出使,带来大唐的友谊,老夫很是感激,来,我们且干了这一杯!”刘表很是热情地招呼我,在席间向我遥举起了杯子,丝毫不见大唐将大汉王朝彻底覆灭,便对我有何异样。
我亦是端起了酒杯,笑道:“看到景升叔老当益壮,尤胜当年,亮心甚喜,来,干杯!”
蔡瑁在一旁乐呵呵的道:“大唐帝国国势强盛,荆州能与大唐交好,实是荆州之幸!”
“哼!”在另一方陪座的黄忠与文聘等人,不屑的瞟了蔡瑁一眼,轻哼了一声。对此刘表只是冲我尴尬的笑了笑,却不去斥责黄忠,仿佛是毫无办法。
看到这等情景,我心中渐渐了然,为了权力,和在外界的强大压力下,神乐教从内部已经分裂了,显然神乐教的二号人物蔡瑁,由于与刘表的一层亲戚关系,已经与刘表也许还有些地方大姓宗族紧密地联结在了一起,实力足以与黄忠分庭抗礼。
而黄忠空有一身高绝的实力,但并不善于政治,与刘蔡集团针锋相对时,一定在荆州的很多问题上屡屡吃憋。身旁的侍女为我满上了酒,我又举起酒杯,对黄忠道:“黄大将军,晚辈亮在此敬你一杯,感谢当初黄大将军在北海饶命之恩。”
“小小年纪,就领悟了自然之心,很不简单。只不过行事太过嚣张,小心刚而易折!”黄忠虽是对我的到来很不欢迎,但言行举止间,与那些江湖混混是截然不同的。
黄忠话中隐隐包含的威胁,我当然听得出来,只是此刻我已经过了做意气之争的年龄,在离开泰山时,父皇给我的任务便是多看,全力阻挠荆州倒向孙家一方,在这里与黄忠斗嘴仗,毫无意义。于是我含笑答道:“刚柔并济乃是处世之至理,晚辈受教,有劳前辈费心了。当初晚辈也是在前辈的压力下,功力方才更上一层楼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