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计中之计(上)(1/2)
() 第257章 计中之计(上)
诸葛圭看到荀彧来了,也不为荀彧的反驳而气氛,立刻道:“文若来了,坐。且说说你为何不同意朕的意见?”
荀彧虚礼了一番,便坐在诸葛圭面前的榻上道:“陛下,周瑜此来一番动作,若真是仅仅是为了虚张声势,那岂不有些小题大做了?以草民来看,这次周瑜施得是连环计,计中计!”
“此话怎讲?”诸葛圭因自己的论断被推翻,脸sè稍稍有些难堪但随即被强烈的好奇神sè所取代。诸葛瑾与诸葛玄同样张大了耳朵,等着荀文若的下文。
荀文若注意到诸葛圭面sè上一闪而过的不善,头稍稍低下了三分,继续道:“陛下分析得不错,江东虽然富饶,但毕竟开化未久,孙家的确在短短几年内不能消化掉越州和益州庞大的土地,尤其是益州,无量剑派依附了孙家,但不代表所有的地方势力都对孙家心服口服,孙家稳定益州便至少要五年的时间,所以说以孙家现在的力量,短时间内吃掉荆州是根本不可能的。”
听到荀文若的分析和自己的分析大同小异,诸葛圭的脸sè很是好看,道:“文若,接着说下去,孙家吃不掉荆州又怎样?”
“是。孙家这回的计策表面上是在虚张声势,实际上则是要借刀杀人,既借大唐之刀去削弱荆州,又借荆州之兵去耗损大唐有限的水兵,而他孙家则在荆州继续搞它的小动作,也许是联合刘备的金刚门,也许是联合其他家族,蚕食着荆州南部。等我们与荆州鏖战多时的时候,就会发现南荆州早已经落入孙家之手,而北荆州一战之下羸弱不堪,无以为继,我们尚未训练完毕的水军也被消耗殆尽,无力过江南下,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孙家用最小的代价继续侵占着整个荆州。”荀文若静静的诉说着他的猜测。
诸葛圭不知不觉脑门上流下了冷汗,好个yīn毒的计谋,若不是询问若的一番分析,此刻他们恐怕还在自鸣得意的看穿了周瑜的虚张声势之计,毅然在兖州战事尚未结束时,调兵南下攻打荆州,殊不知这样才反而中了他的计中之计,为他人做嫁呢。想到这里,诸葛圭不禁喃喃的道:“厉害,坐收渔翁之利,一石三鸟……”
“陛下,只怕是一石四鸟才对。”诸葛玄面上有些愧sè,荀文若说的这些问题都是他没有想到的,方才还只顾为故意诸葛圭留出了表现机会而暗赞自己高明,此刻顺着荀文若的思路,忙道出自己的看法,以求弥补:“骠骑将军赵云的威名传遍华北关外,凡与之为敌的对手交锋前气势便先输了一节,是以赵子龙能百战百胜。周瑜此行已经为自己建立了某种程度上的无敌形象,若是在将来他在带兵大破北荆州后,声名更显,倒时与我军交锋,对我军也是大大的不利。周瑜为一场比武,便用出了几乎所有人都看不清的梅花一剑的用意,恐怕就在此处。”
“不错,父皇,周公瑾在用出梅花一剑的时候,儿臣当时在场,虽然二弟有幸成为第一个能够挡住梅花一剑的人,但当双方停手后,我大唐的武将们看向周瑜的眼神中,已经带有了隐隐的恐惧,周瑜立威已经成功了,以儿臣之见,现在唯有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无论温侯吕公还是骠骑将军赵云,都足以在孙家的地界上展示我大唐将魂。”诸葛瑾道。
诸葛圭满意的点点头,爱怜的看着荀文若,叹道:“若是大唐无文若,朕这国家只怕难以撑到十年之后。等兖州打下来,就立刻任命你为御史大夫,这段时间就要委屈你一下了。”
荀文若似乎有些受宠若惊,慌忙起身跪下道:“草民不敢当陛下如此过誉之词,丞相大人与太子殿下乃国家栋梁之才,彧不过长于计谋,雕虫小技而已,不若其二位把握全局,运筹帷幄的能力,更远不如陛下高瞻远瞩,统驭人心之术。草民惶恐不安。”
“呵呵,文若,不用说什么惶恐不安的,起来吧。”诸葛圭笑了起来,“子穆与你二人共事多年,相互间的长处早应该烂熟于心了,在计谋方面他就是比不上你,同样,你在内政方面也是和他差了一节。他淮南儒派与你陈留儒派虽是两个派别,但你们二人本就是互补相成,为我大唐繁荣昌盛而来到世间的奇才。不要搞什么派别之争,朕还是青州儒派的呢,记住海纳百川四个字就好。至于太子,他一向视你如师长,所以文若不必担心两人会有什么嫉妒的心理。“
听闻诸葛圭开始了长篇大论的教诲,诸葛玄与诸葛瑾也坐不住了,刚要从榻上起身跪下,却听道诸葛圭道:“都要跪着干什么?和你们说这些不过是个提醒,现在正事是如何应对孙家的问题。”
荀文若从地上站起,坐回榻上,侧身冲诸葛圭拱手道:“草民以为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加速训练一支优秀的水军,以便在将来荆州发生的冲突中能够占据战场形势的主动权。这几年国家虽然由于禁将军负责,一直都在积极训练水军,但于禁将军乃山战马战高手,并不擅长水战,草民以为若是能够更换一位熟悉水战的将领来负责此事,必会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那谁来负责水军呢?”诸葛圭此话一出,三人不由面面相觑,这个问题不太好回答,谁都知道,西方的司马家虽然由于曹家的原因,和大唐有着不小的仇恨,但背后有着静心小筑的支持,诸葛家还是暂时碰不得这根稍显弱小的虎须的。那么大唐在兖州之后,下一个目标必定是往南,南方多水,河道纵横,这样一来,水军的地位在将来可谓是至关重要,水军统帅的任命甚至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大唐政局上的势力分配。
沉默了一阵后,诸葛玄咬了咬嘴唇,终于说道:“陛下,从现在来看,最适合成为水军将领的人,唯有孔明了。”说完,诸葛玄竟是微微闭上了眼睛,全然不理诸葛瑾有些怪异的眼神。
“子瑜,你的意见呢?”诸葛圭显然注意到了诸葛瑾不自然的神s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