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心腹之巅(中)(1/2)
() 第248章 心腹之巅(中)
暗暗思虑了片刻,我下了决心,盯着案上茶杯里竖起上下飘动的茶叶,幽幽的道:“既然公与敢当这个人,那亮又如何不敢说?从何说起呢……自从十八岁领军讨伐管亥起,历经一次讨袁、二次讨袁、大战乌桓、南扫徐州,再加上刚刚经历不久的洛阳之战,至今已有九年,为诸葛家立下了赫赫战功,绝不逊于大哥为诸葛家兢兢业业二十年所立下的功劳……”
“这些事情天下皆知,孔名自是人间英才,卧龙之名当之无愧。”沮授道。
“无论是诸葛家称霸青州还是立国大唐,那时父皇都从未真正决定他的继承人是谁,我嘴上虽从未说出试图争着继承人之位的想法,但在内心中毕竟还是有一丝期盼的,因为那时诸葛家为立长还是立贤,本就是争论不休。而如今大哥在太子之位chūn风得意,兖州又发生战事,我却因一身重伤眼睁睁的看着无能为力,这种感觉……你明白吗?公与。”我看向沮授的眼神中流露出了一丝痛楚,对于才华横溢的人来说,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知天命而不能改天命。
沮授高深莫测的笑了,点点头道:“这个授当然明白,授还清楚长子继承制本是天经地义,孔明最初对这继承人之位根本不抱信心,更何况子瑜待孔明甚佳,堪称爱护兄弟之楷模。但随着孔明的光芒乍现,陛下平rì中对孔明愈发器重,有时候甚至可以说是言听计从,加上子瑜保守,在战略上趋于守成,与孔明的理念稍有偏颇,兄弟之阋rì见明显,于是孔明内心中的争雄之心便渐渐升起了,对不对?”
“公与,你……”我一脸错愕,有一种内心被揭穿的惶恐。
沮授轻摆了摆手,示意我不要说话,自己接着说道:“而在几天前看着自己足以压死人的战功却不能为自己换来等值的肯定与奖赏,孔明便有些患得患失起来,于是孔明便希望能够立刻做些什么,能够让陛下看到,让陛下明白,他在太子人选上的选择是错误的。可惜孔明在洛阳留下一身重伤,令孔明在此刻根本不能有所作为,所以才让孔明如此心急如焚。“
“公与,你怎么讲我的心里剖析得如此清楚?”我脸上布满了震惊。
沮授的笑容有些忧伤,道:“孔明不要忘了我是从哪里来的……曾经风光无限的袁家,那个聪明伶俐的袁尚,曾几何时,他的感觉和孔明是如此相似的。”
想起袁家兄弟之争,令偌大一个袁家不足两年便冰消瓦解,我不禁手足冰凉。前车之鉴不远,孙家司马家甚至无形无迹的静心小筑死我在旁,虎视眈眈,我顿时感到头痛yù裂,喃喃道:“但愿不要一招错满盘结输……”
沮授又是道:“孔明不必为此担忧,那rì陛下登基前,你我二人加上元直已经定下策略,便是忍而不发,如今新皇登基,国家最重要的便是稳定,孔明做到了此点,便是在最大程度上讨得了陛下的欢心。然而忍不代表无为,俗话说树大招风,孔明这段时间要做的就是将那二公子党化于无形,由明变暗,倒时自然会有人窜出来填补这块空白,挡在孔明前面。”
我明白沮授所说得有人便是三弟了,三弟的天资本不下于大哥与我,只是被我二人的yīn影压抑得久了,心xìng只怕变得有些偏激,若是有了成势的机会,必然不会放过。我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道:“公与今rì与亮的这番谈话恐怕是深思熟虑了很久了吧,料是公与还有其他计策,用以双管齐下,一并说出来吧。”
沮授有些得意,道:“自从陛下登基以来,授苦思冥想了几天,试图另辟蹊径,找出一条路来为孔明挽回局面,如今终于有了成果。说实话,孔明无论是才干还是武功,较之子瑜都高了不只一筹,但只因为子瑜有个长子的身份,你二人当选太子的机会不过是五五之数,这半对半的机会又落在了子瑜身上而已。但若是将来即便我们等来了子瑜的范错,子瑜由于身为太子,两两相抵,陛下重新考虑太子人选的时候,两人的机会还是平分秋sè,届时这太子之位仍是未必落在孔明头上。“
我静静地听着,沮授的话中已经道出了原先计划的不足。
沮授接着道:“当孔明这一代决不出高下时,以陛下之圣明,又该当如何做呢?“
“观圣孙!”我几乎脱口而出,前世中清朝康熙为传位之事决绝不下的事情,一下子浮现在了我的脑中。沮授微沉着声音,压着嗓子道:“子瑜的长子诸葛恪年已十七,几乎已经定型,观其两年来在军中表现,纵然尽力模仿孔明所为,但终究逃不过勇猛有余,谋略不足之嫌。其次子诸葛融得子瑜一身亲传,年方十五变显出在治政上的天赋,然而在武功与军略上,较之子瑜都相差甚多,更莫说那些当时名将了,这在以武立国的当今,可以是一个致命的弱点。至于子瑜的其他三子,年龄尚小,看不出未来的走向。”
沮授顿了顿,又接着道:“反观孔明的两个儿子,得孔明玄妙之法教导,莫不是聪明伶俐,深得陛下皇后喜爱,而且便是长子瞻公子也不过六岁,可塑xìng极强,若是能将其一送入皇宫,由陛下亲自培养成他理想中的人才,念在情分上,孔明在未来的胜算也又大了三分。”
听罢沮授的话,我兴奋得一击掌,道:“瞻儿从小便一直深得父皇母后喜爱。从洛阳回来后,母后更是曾说过希望瞻儿能让她带两年,公与说得不错,这是个机会,这两天我就把瞻儿带进宫去。”
“婉王妃那里……”沮授意有所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