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危机潜伏(上)(1/2)
() 第180章 危机潜伏(上)
“令尊唐王殿下今年不过五十有一,正是大显身手,纵横一方的年纪,雄心壮志不可谓不小。”徐庶先缓缓道出了一个事实。
我点点头,父王最近几年的确有一种放眼天下的气势,每天都忙得不可开交,在三年里,诸葛家的地盘扩张了一倍还多。
徐庶又道:“当今大唐的形势是大公子身边围绕着一个党,从zhōng yāng大员到诸如王修吴质廖袭这一干地方干吏,虽不能说是权倾朝野,但也是手眼通天的人物。孔明你身边也围绕着一个党,在文员上的势力远不如大公子,但你与军方关系甚密,莫说你是带过兵的,便说你的三个师弟,哪个不是你提拔起来的?赵家吕家乃是军方中的最大两势力,可又与你是姻亲。南方的张辽乃是吕温候的旧部,与你也是很有些情分。”
说着,徐庶有些口干,抿下了一口茶,再道:“如今你们这两党的势力越来越庞大,加起来甚至可以说控制了大唐半数的实力。这如何能让你家老爷子心安?反之三公子公平只在徐州培植势力,决不插手大唐zhōng yāng事务,相比你们两人更让唐王放心一些呀!”
这段话对我来说有如醍醐灌顶般,让我从脑门直凉到脚心,今rì的诗会上,我和大哥岂不就各带一派人马招摇饼市,正应了徐庶的话。但想起在几天前的朝会上,父王对我依旧是恩赏有加,心下稍安,对徐庶道:“元直所说有理,不过近来父王对亮依旧是奏一本准一本,给足了面子,似乎并不像元直所说的危言耸听。”
徐庶只是摇头,冷哼了一声道:“孔明身在局中,有些东西当然不易看透彻。这次北伐出动北方军团六万五千人,三万黑山军,北郊校场的jīng锐部队更是倾巢而出,并州高干领着两万部队从西面策应,可谓是诸葛家最大的一次军事行动,按理来说,无论如何也要有一位诸葛家的核心坐镇,但这次的主帅却是赵云,副帅也是张颌,孔明就没有细想其中原因吗?”
我心中细细咀嚼徐庶话中的意味,二十五年前,诸葛家势力尚且弱小,全靠众多诸葛子弟众志成城才打下了青州,但之后诸葛家大小战事,不管将领如何出sè,总要有一位诸葛家核心子弟在军中坐镇,天下共讨时,更是父王和二叔亲自带兵南北分进。这次北伐二叔是率先上奏不领军事,只管政事,而大哥三弟善政不善军,北伐主帅自当落在了我的头上。
当时父王在以谁为帅的这个问题上询问过我的意见,我心中自然想得到兵权,但为了避嫌,也只举荐了赵云和张颌两人,只等父王驳反我,岂料父王竟全盘准奏,现在想起来也未尝不是防止我手中权力过大。就连我如今这个督军的身份,也是我再三请奏后才获准的,不过却有一条,只管政务,不得干涉军务,对军事行动只有参议权。
方才那些念头当属我心中最底下的私密,徐庶虽与我要好,但随着我一天天的位高权重,也渐渐不愿把底全抛给别人听,当下改了一脸的凝重,轻松的笑了笑道:“元直多虑了,子龙隽义还是当初我荐给父王的,父王让他两人掌兵,还不是同信任我一般?”
徐庶听我此言,立时换了一脸不快,拂袖而起道:“庶当孔明是心腹挚友,才无时不刻关注着诸葛家的事务,给孔明提个醒。可孔明你却在这打哈哈,告诉你,孔明,若是再这样下去,你大祸临头了!”
在我印象中,徐庶鲜少发火,如今又是这般恨铁不成钢的语气,定是这事中还真有我没看出来的蹊跷,立刻拉住徐庶,将其请入座中,拱手奉茶赔礼道:“元直莫怪,是亮孟浪了。”
徐庶接过茶,放在自己手边,道:“孔明就没有想过你二叔为何不愿当这北伐军主帅?你师父吕温候为何身为天下第一高手,却在诸葛家局势大定后鲜少带兵?”
我被徐庶这两句话问得一怔,细细想来,在诸葛家称霸青州的过程中,二叔和师父吕布一文一武,当真是劳苦功高,现在大唐的文臣武将中,半数都是当初他俩带出来的,就是王修吴质石广元孟雄这些我和大哥身边所谓死党,见到他们也是以师礼相敬,若真说权势熏天的话,相信只要二叔和师父有心,眨眼之间便可做到。他们为何像现在如此,我闪念之间,便以想通,不觉出了一身冷汗,心有余悸的道:“元直,亮晓得了。二叔和师父如此韬光养晦,为的就是让父王放心,才得以十几年来都是恩宠有加。”
说着,我又长叹一声:“姜还是老的辣,亮一个毛头小子,才不过有几分能耐,便锋芒毕露,倒成了树大招风了。”徐庶看我气妥,劝道:“孔明不必自责,庶虽是痴长几岁,但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易地而处,庶做得也未必比孔明要好,况且你大哥也是如此。庶在下午也从广元公威的口中了解了不少大唐的其他事情,如果说当初对广元的封赏,是为了提拔赵家以与吕家搞平衡,那么此次又是嘉奖了公威,便是为了安你的心。”
我想起荀彧在前几rì公然助我驳了大哥请封幽州刺史的事情,有些忧心的道:“元直,大哥的势力已经庞大到了令文若这等要员都害怕的地步,亮又不能在扩大势力,那岂不要落了下风?还是等着看大哥触动了父王的底线,亮好坐收渔翁之利?”
徐庶道:“孔明好计量,正是要如此,不过庶还有几点补充。要知如今四海未平,国人好武,说起来大唐仍只不过一个诸侯国,还有许许多多的硬仗要打,这军队才是第一重权,恐怕在唐王心中,你的潜势力才是最大的。”
我点了点头,当年我也号称神童,若是潜心于文场,较之今rì的大哥必是只高不低,但我正是有了徐庶所说般想法,才会毅然请兵出征管亥,从此成了半个军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