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这不是鞭炮(1/2)
() 在大败胡人、举国同庆的时候,终于,汉人最大的节日――元辰到了。
始皇帝统一六国后,废除夏历,以十月为正月。而大汉建国初期则是沿用秦历,因此,汉初将十月初一为作为元日。到了前汉武皇帝时,刘彻有感各种历法太乱,于是命令大臣公孙卿与司马迁重新制定“太阳历”,规定以农历正月为一岁之首,自此,沿用至后世的“农历”便诞生了。
“守岁”的这一天,也就是大年三十,郭嘉走在许都的大街上,发现百姓们的脸上并没有后世过年时的那种欢乐与喜悦,许都上下,到处笼罩着肃穆、庄重的气氛。
“古代的人还真迷信啊……”望着那一个个挂桃木板贴符咒念念有词的许都百姓,郭嘉不禁摇了摇脑袋。这个时代里的元辰,其实就是一个拜天拜地拜神拜祖宗的日子,根本就没有自己想象的那种热闹的氛围。望着百姓们眼中的那种发自内心的虔诚,郭嘉觉得无聊,便回到了自己家里。
郭府的后院,小郭奕正在一群家将的陪同下朝着火堆里扔竹子。竹管中的空气由于温度的升高而膨胀,将竹子撑爆,发出了“噼啪”的声响,如同打嗝一般。可饶是如此,郭奕还是在一旁欢呼雀跃着。
“这孩子……”郭嘉笑了笑,走到了郭奕的面前。
郭奕见自己的爹爹来了,立即对他大喊道:“爹爹,爹爹……爆竹!”
郭嘉摸了摸着郭奕的小脑袋,望着在火焰中劈啪作响的竹子,眼睛顿时一亮。他将郭奕抱起来,笑着问:“奕儿,想不想玩鞭炮?”
“鞭炮?鞭炮是什么东西啊?”郭奕从来没有听说过过鞭炮,自然,一双大大的眼睛里满是疑惑。
郭嘉笑了笑,接着从屋内取出几吊五铢钱,吩咐那几名家将道:“你们拿着这几吊钱去城里的药店或方士的手中买些硫磺与硝来,我呆会有用处。”
几名家将应声接过郭嘉手中的五铢钱,出了家门。
郭嘉牵着郭奕的手来到书房,取出此时成本已经很低廉却没有大面积普及的蔡侯纸,又带着郭奕去厨房在庞氏疑惑的目光中挎走了一篮子鸡蛋,接着,爷俩便在院子里卷起了蔡侯纸。
“爹爹,咱们是要做什么啊?”望着自己的爹爹将蔡侯纸卷成了一个个小纸筒,又用糨糊封好,郭奕不禁好奇了起来。
郭嘉神秘一笑,捏了捏郭奕粉嘟嘟的小脸,回答说:“爹在做鞭炮啊。”
“鞭炮?鞭炮有没有爆竹响啊?”聪明的郭奕望着郭嘉的动作,似乎明白了一些,接着,他有些雀跃地问自己的父亲。
“呵呵……”郭嘉神秘一笑,又将鸡蛋一个个敲开,把蛋清倒入碗中,然后便在一旁等着几名家将回来。在河内的时候,郭嘉曾经做出了威力巨大的“炸药包”,可饶是如此,他对于制作鞭炮还是没有什么信心。造这种东西,最重要的就是让硝、硫磺、木炭的混合体能够在封闭的空间中急剧燃烧由此引发爆炸,而“炸药包”那类的东西由于药粉很多,倒不用担心外面的包裹太厚而导致里面的火焰熄灭;可鞭炮就不同了,鞭炮由于体积小、药粉少,于是外面包裹的蔡侯纸的厚度就成了一个难题。赵子嘉小的时候自制过鞭炮,也成功过,可是由于包装的厚度拿捏不准,更多的爆炸声总感觉像是在打喷嚏。
等到小郭奕开始有些不耐烦的时候,那几名家将终于回来了。郭嘉望着里面可能掺了朱砂之类东西的红色硫磺,他顿时一笑。
这些方士,居然用这些东西炼丹,见此,郭嘉似乎有些明白为什么古代屡屡传说有仙人。这帮子方士不敬畏科学,什么东西都敢朝肚子里死磕,最后由于重金属中毒弄得神经错乱了,也就成仙了。
一硝二硫三木炭,郭嘉拿着一杆秤在那里称量着三种化学药品,小郭奕则是在一旁看着,脸上满是兴奋之色。
“嗯?”郭嘉望着那掺了朱砂的硫磺,突然双眼一亮。他突然想到了一种黑火药改良过的配制方法,似乎,硝、硫磺、木炭三者的配方比为6:0.8:1.2!
说干就干!郭嘉兴奋地将刚刚按照1:2:3配制好的火药全部扔掉,又拿起那杆秤重新称量了各种药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