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北部洪荒地(2/2)
就像在梅山一样,看似稳固的结构,他只是用了一个空间折叠技能,山就塌了。不是他的技能变态,而是洪荒形成以来,地脉走势混乱,各成体系。而体系与体系之间却没有什么联系,全靠盘古残躯镇压才没有出现大问题。一旦盘古残躯哪怕是暂时失去作用,恐怕洪荒破碎都在所难免。
所以,胡徒有了梳理整个洪荒地脉的想法。这可是个大想法。他不知道能不能完成。但来自现代的他知道,万事怕不做。不做肯定没有成功的可能,而做了,未必成功,但也可能成功。就犹如“救赎”中所说:“智慧无限、自由无限、希望无限。”
他的第一步就是要绘制整个洪荒的地图。
而洪荒地图的最中心就在不周山区域,天庭恰恰就在不周山顶。所以,顺便考察不周山地脉,同时参加妖族天庭成立大典,一举双得,何乐而不为?
不周山乃万山之祖,万水之源。除盘古身化之处,生灵遍布。其他各处一片荒芜。经过巫族的调理,很多地方已经开始有了福地气象,但因不是盘古躯体所化,故地脉不畅,后力不足。
盘古在混沌时,举起巨斧,开天辟地。斧之气息所至,天地即开。因此,天地的边缘远大于盘古的身躯。各地方地水风火演化陆地、山川、草木、生灵均有不同。有的山地,无任何生灵,只有水源。有的地方多毒虫蝮蛇。有的地方一片汪洋,不知深浅。有的地方沙土飞扬,万万里无定点生灵之气息。有的地方电闪雷鸣,虚空一片。
很显然,此方天地支离破碎,别说有巫妖大战,就是没有,也好似随时要碎裂一般。这就是胡徒不断游历时验证自己想法的实证。
盘古身殒之地尚好,居洪荒之中,其经脉连为一体,镇压着整个洪荒地脉,使之不断。然盘古斧所开区域,像是各个独立一般,若连若断,殊为可怕。
天地之间且只有盘古一臂来支撑,身已倒下。这一臂就是盘古天柱不周山。
在胡徒原本的认识中,不周山乃盘古身躯所化,经过仔细的观察,胡徒推翻了这个认识,那只是盘古的一只手臂而已。
盘古的身躯倒向是扭曲的。其头部化为了北方大陆山脉及河流湖泊,尤其是大脑部位,化为了一个巨大的湖泊,非常纯净,为小北海。其身躯从北方绵延至中南部后向东方倒去。其膀胱化为了东海,并与开天所开之“水”融合成为了东、南、西、北之四海,包围了中央大陆。
四海之外仍有陆地,却已为化外之地。所谓化外之地,就是盘古身化之外的天地。
南方多瘟,多毒水,多沼泽,多毒虫,是因为盘古倒下的姿势,使其肛部流出了盘古体内污浊之气,多泄往了南方。
西部虽然在西海包围之内,然盘古的身躯不至,故也为不毛之地。
盘古一排排的肋骨与开天所获之“地”相融,均化为了不同的山系,姿态各异,山峰迭起。
盘古的心脏所处位置形成了一个血海,血色冲天,浊浪排空。
盘古的口部唾腺部位形成了祖河和祖江,为黄河长江,将中西部分割而开。黄河从盘古内侧流出,长江从盘古背侧流出。
从盘古天柱开始,向北是颈椎直至头骨散落所化的各种山脉,共分为了三组,分布均由南到北为:
单狐山、求如山、带山、谯明山、涿光山、虢(音:guo)山、丹熏山、石者山、边春山、蔓联山、单张山、灌题山、潘侯山、小咸山、大咸山、敦薨山、少咸山、狱法山、北丘山、浑夕山、北单山、熊差山、北鲜山、?山等为一组有南到北连续的山脉,绵延亿万里。南至盘古天柱所在的大陆中央巴山山脉,北至小北海而止。此山脉群为北方中部主山脉,黄河就蜿蜒流于这些山脉。山脉各种河水均注入黄河。
管涔山、少阳山、县雍山、孤岐山、白沙山、尔是山、狂山、诸馀山、敦头山、钩吾山、北嚣山、梁渠山、姑灌山、湖灌山、洹山、敦题山等为一组连续的山脉,这一组山脉是汾河的发源地,还有流沙河、涔水河、旄水河、浮水河、鲔水河等,敦题山已经绵延到达了北海。南至盘古天柱所在的大陆中央巴山偏西支脉秦陵山脉,北至北海。此组山脉靠向西部,与中部山脉交汇平行,其中之水部分汇入汾河,一起注入了黄河。部分河水流入盘古背部,再绵延万万里,徐徐融入了长江。这一组山脉基本都是荒山,连草木都无。
太行山、龙侯山、马成山、咸山、天池山、阳山、贲闻山、王屋山、教山、景山、孟门山、平山、京山、虫尾山、彭囱比山、小侯山、泰头山、谒戾山、沮洳山、神?山、发鸠山、少山、锡山、景山、题首之山、肃山、松山、敦与山、柘山、维龙山、白马山、空桑山、泰戏山、石山、童戎山、高是山、陆山、沂山、燕山、饶山、乾山、伦山、碣石山、雁门山、帝都山、毋逢山等为一组连续的山脉。此一组山脉南至盘古天柱所在的大陆中央巴山偏东支脉,北至渤海。这一组山脉沿海边蜿蜒盘旋,或支脉伸至中部山脉,与其连为一体,或尾脉直入大海,或有水穿越开来直入海域,或有水汇入黄河绕行万万里再入大海,或山与泽连,或水成盘蛇蜿蜒绕行。
北方地域基本上就是这些山脉、河水、深川、大泽组成。在他绘成北方区域的地图时,天庭的成立大典时间也到了,胡徒一个空间折叠就来到了不周山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