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纵论 (上)(1/2)
()第一章纵论(上)
1647年的chun天来得格外的早,几场小雨过后,福州城里城外的树木全都绿了,空气也湿漉漉的透着暖意,浙闽总督陈锦站在书房门口,眼看着亲随将自己给朝廷的奏折装入木匣,一溜烟儿地送了出去。陈锦冷着脸,他的心情可没有跟着进入chun天,还停留在严冬里,这一切实在糟透了。
在陈锦的算计里,郑芝龙的这个长子无非是有几千人马的一条小鱼,加上郑鸿逵、的人马,也不过万人,和他的堂兄郑彩、郑联兄弟相比,实在不算个什么了!但那个天杀的周明磊,有种自己来攻打福建啊?竟帮着郑成功叔侄咸鱼翻身,一下子有了近两万人马,在福建南部沿海闹得天翻地覆的。
陈锦到现在还没弄明白,广东的这个周明磊是不是个大白痴啊!竟将一万多兵马和几员福建籍的宿将都拱手送给郑成功了,这还不算,二月,还帮着郑成功拿下分水关。现在,郑鸿逵叔侄正领着两万多人围攻泉州,福建提督赵国柞将福建能划拉的机动部队都带上了,亲赴泉州坐镇指挥。
想到这些,又想到遥不可及的běijing援兵,陈锦明白,今年的chun天不好过了!
自打正月过后,由明磊帮着打下分水关,收拾了佟养甲的四千多残部,郑成功在福建南部的ri子就过得格外舒坦,仿佛老天眷顾一般,简直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先是发愁自己直到现在还是以郑鸿逵的助手身份处理政务的,怎么能有自己的文官幕僚班子呢?结果,没过多久,在郑成功魅力的感召下,原浙江巡抚卢若腾、进士叶翼云、举人陈鼎等相继而来,很快身边就有了专为自己出谋划策的军师了。
但郑成功还是有些遗憾,虽说现在手下文武能人不少,但还是缺少象明磊手下的张天广、沈一恒这样的骑兵将领。结果,你还别嫉妒,老天又一次眷顾他了。清军负责守卫云霄港的云霄营副将张国柱对手下刻薄寡恩,部下千总王起奉带领几名亲信跑到铜山向郑成功投降,表示愿意充当攻取云霄的向导。
这个王起奉原本是佐良玉的部下,刀马纯熟,是地道的骑兵出身。不但如此,他还向郑成功推荐了云霄营中的中军旗鼓姚国泰,称赞此人骑shè、战法均在自己之上。于是,郑成功兵分三路,左先锋施琅领着援剿左镇黄廷、前冲镇阮引、正兵营卢爵;右先锋杨才领着援剿右镇黄山、后冲镇周瑞、右冲镇洪习山;郑成功自己居中从百塔登岸,向云霄港杀来。
这个张国柱也是不知死活的东西,留下姚国泰守城,自己领着人马出城五里列阵迎敌。刚刚摆好阵势,施琅就杀到了。在施琅眼里,和粤军青云岗一战比起来,这简直如同小孩儿过家家一样简单,实在连停都不用停,领着大军直接高速冲了过去。混战中,张国柱被施琅手下的副将施显一刀砍为两截,于是清军迅速向着云霄港溃散,郑军乘机冲进云霄港,生擒了姚国泰。
至此,郑成功得了王起奉、姚国泰两员擅长骑shè的将领,并成立了铁骑镇。这个王起奉还真能干,白手起家建立了郑家军的第一只骑兵部队不算,还在郑军中“教以骑shè,教以骑马”,并制订骑兵作战纪律。但王起奉原先的官职太低了,对许多东西的理解难免似是而非,再加上郑成功等人全是海战的好手,对骑shè完全是门外汉,也流传出不少笑话。
当明磊、刘六等人得知他们郑家军煞有介事地列出“割马耳者同斩首功”时,笑得差点背过气去。刘六还想着派人告诉郑成功一声,明磊赶紧拦住了。“算了,郑鸿逵可是崇祯朝的武进士,岂能不知?连他都劝不动郑成功,你不是白费力气吗?”
刘六瞅了一眼明磊,“还没有成事,郑成功这小子就和他叔叔生分了?”
明磊摇摇头,“你知道什么?怪只怪郑鸿逵还敢将郑成功当小孩子看,搞不清谁是主谁是副,活该!”
但明磊心中还是感叹,郑成功怎么就不听人劝呢?从此,郑家军杀马如屠。俗话说,一叶知秋!在这件小事上,郑成功宁愿将错就错、贻笑大方也死不悔改,就可以推测出其实郑成功的心胸远没有他表现出来的那样宽广,更不要提什么从善如流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