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第七十六章 投资地产(2/2)
“哦,海哥怎么没能竞争上老城区的项目呢?”黄梁很随意的问道。
“那种大项目那是我这种小地产商可以插足地,关是拆迁费用都涉及上亿呢。并且,这种有赚无赔的项目,一般的企业就是拿着钱也,也接不下来的!”汪老板露出无奈的表情。
“还要有关系?”黄梁对这些房产内幕虽然不是很了解。但也多多少少听说过一些。
“现在从事房地产的那个没有多多少少地关系。没有一定的关系你跟本就拿不下来土地使用权,更别说城市规划的方向等内幕消息了!”汪老板苦笑了下。
黄梁可以看出。汪老板肯定在打通关节上花费不少。黄梁从网上的新闻上也了解到房地产中的大部分利润甚至高达百分之七十,是为政府职能部门所拿走的。
没等黄梁回答,汪老板继续说道:“省城东南区的改造可是市里的重点工程,一般的关系肯定拿不下来的,能参加竞标地肯定都是在省里有很铁地关系的!”
“既然实现地是竞标制,那么还需要关系呢,有实力就行了吧。”黄梁也感觉自己这个问题问得有些幼稚,无论何时,有关系肯定要比没关系有用处得多,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的钱权交易。
“竞标制治标不治本,只是表面上的工夫。想想,每个企业都投上一份标书,由价高者得之,可每个企业具体的标的都是不公布的,谁知道到底哪个高呢。当然竞标制也不是没有好处的,但对于那些小的地产公司伤害更大,让土地成本加大……”
房地产行业一直都被认为是暴利行业,产业利润永高于社会平均利润。
只要是暴利的行业,肯定就与垄断挂沟。
试想,为你种地的为不能成为暴利行业呢?如果我不种地,你就得饿死,照这个道理应该农业才是最具成为暴利待业的潜质。
关键就在于,农业不具有垄断性,这个市场是开发的。当你种地得到的利润超过社会平均利润,那么那些开饭店的,经商的,办企业的就会纷纷加入这个行业,从而导致这个行业产量加剧。
消费是一定的,产量多了,自然竞争就会激烈,竞争激烈了就会导致利润减低。当利润减低到社会平均利润的时候,开饭店的认为这个利润还不开饭店,经商的认为这个还不如经商,办企业的认为这个还不如办企业时,便又会纷纷回去从事原有行业。从而导致农行行业的利润又回复到行业平均利润。
这就是市场的自发调节,价格是市场强有力的手段。
但房地产是不可能拥有这种自发调节的。土地便是一个最大的问题,土地的所有权被国家垄断着。没有土地,你拿去搞房地产呢?
同样的,电信,铁路,电视,广播等,你以为是那些商人不想经营赚取利润吗?当然不是了,国家法律规定不允许你私人经营,国营企业一家独大,价格自然由着他来定了。
这些都是社会机制的大问题,也不是黄梁他们所能解决的,所以汪老板也只是含含糊糊的说了个大概,便不再讨论了。
“老城区的改造工程是哪家企业拿下了呢?”黄梁还是对自己身边的问题比较关心。
“这么大的工程,很难会有一家企业有实力吃得下的。这次是尹氏集团联合天山集团、海丰集团这三家z省的龙头企业合资投下来的。我们这种小的地主商怎么能跟他们相比,能够搞到这块地皮我就很满足了!”汪老板还是比较放得开,对自己的实力有充分的认识,要和这三家集团相拼,那还真是以卵击石。
这三家集团黄梁都有听过,跟尹氏集团还有些过节。自己以前老东家天昊广告公司就属于海丰集团,天山集团在前不久的节目上黄梁还建议那个举横幅的小伙子买搓衣板呢。
“现在都讲究垄断经营,一个集团不够,还要组成集团联盟!”黄梁听到这三家集团联合,也不由咋了咋舌,看来谁也别想去打老城区的主意了。
“这三家集团联合在一起,实力是有些吓人。不过,他们老城区的拆迁工作进行的并不顺利!”汪老板有些兴灾乐祸的说道。
“哦?”黄梁不明白这三大集团出马还会有麻烦。
“老城区居住的都是省城老一辈的居民,大多对居住地有了深厚的感情,都不愿意搬离。并且,这三家集团在拆迁费用上,给的补贴让那些居民非常不满意。所以,一期拆迁工程后,二期拆迁工程一直没有进行,居民们都拒绝搬迁。”汪老板对这些事很是了解。
“新闻上怎么没看到这些报道?”黄梁有些奇怪的问道,这些事自己怎么没听说过呢,自己也会不时看看新闻,了解了解省城发展的,这种重要的事,电视报纸应该会报道的。
“这种事,都是有损三大集团脸面的,他们那会允许媒体报道出来。他们不想让媒体报道出来,省级以下的甚至少级的媒体便不会报道出来。”汪老板对三大集团的实力多多少少有些了解。
沈尘在电视台也听说过一些这类事,点头肯定了汪老板的说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