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二进燕山市(1/2)
() 文峰从马连道茶市场专门买了几盒来自宝岛的乌龙茶,准备给南主任和张局长带过去。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开始,马连道街上迎来了一次重大的转折,一大批颇有茶文化素质和创业雄心的南方茶商入驻马连道。从此,马连道街与中华茶文化有了不解之缘。云集了全国十个主要茶叶产区的700余家茶商,年销售额突破10亿元大关。
再说一下,马帮进京。那是2005年10月10rì,“茶马古道·瑞贡京城”滇南马帮沿108国道,从来水县进入燕京界。滇南马帮由40多个赶马人、120匹马组成。他们驮运着约4吨普洱茶,远涉4000余公里,最终到达西山八大处公园。这是以向京城驮运“普洱贡茶”而闻名的“滇南马帮”在160多年后重访京城。
南主任在电话里也没有说具体的事,文峰只好尽可能的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带上了笔记本电脑和投影仪,还jīng心胶装了几本产品的宣传资料。
再次踏上燕山市的地界,文峰感觉到是既陌生又熟悉。熟悉的是,最然离上次来燕山市已有两个月,但是很多景物看起来还宛如在昨天。陌生的是,根本不知道南主任内心的真正打算,还不知道这次能否被这个城市所接纳。
九月的燕山市,还是旅游的季节,等到十一前后,旅游市场将进入淡季,直至次年五月。望着街上熙熙攘攘的游客,文峰心中想着:这么好的一个市场,什么时候才能用上我们的产品呢?哎!南主任啊,你这关就这么难吗?这次我们定不会再打败仗!
“苏总,你怎么还发起呆了啊,我们走啊”方茗看着站在那里的文峰说道。
“哈哈。我想起了上次我们来的情形。”文峰耸了耸肩,大笑一声。
“方茗,走。我胡汉三又回来了”文峰的情绪终于又调动了起来。
文峰和方茗来到了旅游局的门卫处,门口的保安还记得文峰他们两个。估计是南主任和保安打过了招呼,这次没有拦他们,登记了一下,让文峰他们自行进去。
南主任的办公室门依旧开着,肥头大耳的南主任端着茶杯在看报纸。
“领导!”文峰敲了敲办公室的门。
“领导!听你的召唤,我们来报到!请指示!”文峰大声说道。
“苏总!方助理!欢迎、欢迎!快坐!”南主任也早看见了文峰他们,从椅子上站了起来,走了几步握住了文峰的双手。
“南主任!知道你爱喝茶,朋友去宝岛旅游,带回来几盒茶叶,还望您这个大行家给鉴赏、鉴赏”方茗赶紧把带来的茶叶,拿出来两盒放在了南主任的桌子上。
“哈哈!哪里的话啊,我就是喜欢喝,我也是一知半解呢。哦,这还是乌龙茶中的梨山高冷茶呢”南主任还真不白给,一眼就看出了茶叶的来历。
“呵呵。领导不说,我们还真不知道这茶的来历呢,还望领导不吝赐教,给我们扫扫盲”方茗一看南主任是识货之人,不由得顺着话题恭维了起来。
“张局长不在局里,既然你们感兴趣,我就班门弄斧,给你们摆摆”南主任打开包装,亲自沏了一壶梨山高冷茶,三个人一起倒上。
“这个茶首先呢是成长缓慢,一年只收三次。因为茶树生长在1700公尺到2500公尺的高海拔山区,常年经受风霜雨雪的洗礼,自身充满着灵气。是宝岛乌龙茶中的极品。你们现在喝着,什么感觉?”南主任端起茶盅,慢慢的喝了一小口。
文峰和方茗听了南主任的介绍,思绪也被转移到了眼前的香茶上面,各自端起茶盅抿了一小口。
“我平常也不喝茶,听了领导的介绍,还真是学了大本事了。以后我也认识梨山高冷茶了。我就是觉得喝起来,气味充满花香,入口甘醇,香馥韵美”方茗不愧是大学毕业,出口成章。
“茶汤香气持久不退、清甜滑口;喝起来到口齿留香,入喉即化。这要是换个环境,换个心情,还真能喝出一片天地来。”文峰经常喝茶,说出了茶叶的一些显著特点。
“两位也是xìng情众人啊。其实啊,这个茶叶还有几个最重要的保健功能呢,那就是防癌、抗衰老、降血脂。特别适合久坐电脑旁,以及应酬较多的人群呢”南主任又补充了一句。
“跟领导就是学本事”文峰赶紧跟着奉承。
“哼!两千多大洋一盒呢,能不好吗”方茗在心里嘀咕着。
三个人又闲扯了一会,终于回到了来时的本意上来。南主任和文峰他们说了一下让他们来的目的。
事情是这样的。
每年夏季都有很多的华夏国的一些zhōng yāng机关领导以及一些退休老干部会过来避暑休假。很多都是开国的元勋和功臣,年纪当然也大了。
他们住在各个不同的别墅区或者度假村,当然有很多jǐng卫以及勤务人员陪同了,自然不用担忧什么安全和服务的事情。
燕山市的领导经常会出席一些和这些老领导的接待、应酬工作。旅游局的张局长大多会陪同参加,主要是带着耳朵去听的,看这些老领导有什么对燕山市旅游业有什么建议或者说是不满,好赶紧改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