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金肃城(1/2)
() 在云内州灭亡汪古部后,戚少商和慕容复马不停蹄得率领两万人马赶到东胜州,与早到了那里的苏遮幕军汇合,留新任云内州知州游天龙守卫云内州,防止夏军可能的侧翼迂回。
在此要说明一下,摩尼汗国所署的知州变化非常大,与其说知州的作用是治理州府,不如说是标明将领俸禄和官阶的象征,所以即使有一员将领被署理为某州的知州,也确实被赋予可以委任该州官吏的权力,但随时会被调动到别的州。
在东胜州简陋的知州府内,时值盛夏,数名将领正围坐在一起,商议军事大事。坐在zhōng yāng处,一个相貌俊逸的青年将领,身上弥漫着一股凛冽的英雄气,让人一见就折服的那种气场,正是摩尼汗国西南路招讨司节度使戚少商,也是此时在东胜州内的摩尼军的最高统帅。
坐在他左侧的是云州知州,现今摩尼军的军师苏遮幕,右首的是摩尼汗国的太子,奉圣州知州慕容复。在旁边还有一些偏裨将校。众人围拢着一张游天龙所标注的夏国东部和东胜州、云内州范围的大地图,是游天龙以前贩马时所绘制的,详细记载了夏国和宋、辽接壤地区的地貌。
昨rì,一到东胜州,苏遮幕就拿来了刚从云州飞鸽传书过来的急报,原来据潜伏在夏国都城的细作密报,夏国的十万大军已经在国相梁乞逋亲自率领,向东进发,估计目标正是我云州。戚少商不敢怠慢,稍事修整就召集将领议事。
兄弟三人又可以在一起驰骋沙场,真是好不痛快!虽然心情是愉悦的,但毕竟马上将面对夏国的大军,隐隐然三人都感觉手心中有了汗水。
戚少商、苏遮幕实际上在看军报前,就对夏国的军政大事比较了然。眼下,夏国名义上是夏惠宗掌权,实际上却是梁太后和她的弟弟梁乞逋说了算,他们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势,在不顾夏国击败宋军的五路进攻、攻克永乐城后实力损耗比较大,不断对外开战。这次挑战摩尼汗国,也有巩固自己权势的作用。
戚少商内心深知这一仗关系着摩尼汗国的国运。虽然自己在前线的总兵力只有四万,却几乎是目前慕容博手里掌握的jīng锐部队的主力了,驻扎在云州的二十几万人马,要么是新附之众,需要整编差散,防止有变,要么是新招收的当地平民,缺乏军事训练,要在这样的基础上建立起一支能打仗的jīng兵,需要时间。自己的主力一旦溃败,夏国将面对的是摩尼军的新兵,战力难以与夏国的百战之师相抗衡。他也能切身体会到可汗肩膀上的压力。如何打赢这一仗,真是要费思量。
苏遮幕在脑子里已经有了一套初步的方案,是一套比较稳妥的方案,那就是依靠东胜州的坚固城防来防守,经过一番持久战来消耗夏军的锐气。毕竟夏军携带大量辎重穿越千里沙漠,到了东胜州城下,已经疲惫无比。如果摩尼军一方面不断袭扰在城下的夏军,一面顽强守城,只要坚持一段时间,夏军必定城无所攻,野无所掠,被迫退军,东胜州也就守住了。所以,苏遮幕看戚少商和慕容复都没有言语,就把这个计划说了出来。
戚少商听了后,还是有自己的顾虑。虽然军师的计策堪称稳妥,但战场是瞬息万变的,夏军未必会按军师的做法,他们到了城前可以凭借兵力的优势,一方面围困城池,另一方面在分兵抄袭东胜州的后路,虽然摩尼汗国已经获得了原大辽西京道百姓的支持,可以执行坚壁清野的战略,但这样胜负还在五五之数。能不能想到一条更好的计策呢?
慕容复突发奇想,他自从失去记忆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蒙蒙懂懂,现在已经基本恢复了头脑的灵活了,比失去记忆前少了很多谋划的缜密,却多了一些打破常规,天马行空。慕容复道:“夏军要经过千里沙漠,最缺乏的是水,所以他们一定要经过有水的地方行军,以解沿途口渴之困。在大辽与夏国原来接壤的地方,大辽曾筑有金肃城,那里属于大漠中的绿洲,有一些井,是沙漠中少有的水源。夏军必定从那里过,我们能不能在那里设下埋伏,邀击夏军,杀他一个措手不及?”
苏遮幕一听,道:“此举对我们有不小的困难,我军如果要设伏,需要派多少军队过去?茫茫沙漠,大军活动难以隐蔽,很容易被夏军发觉,一旦发觉,只能正面硬攻,夏军兵力比我们多不少,硬攻难胜。如果野战不利,城池难守。”
戚少商听了慕容复的话后,起初也感觉有点异想天开,正要反驳,突然脑海中灵光一现,想到了一个办法。戚少商也认为在沙漠里偷袭夏军难度不小,但是既然金肃城周围有沙漠中宝贵的水源,那么可以带一小股人马在夏军赶到金肃城之前先破坏那里的水源,让夏军先吃一下苦头,再守城的话会更容易一些。
戚少商想到这里,道:“我有一计,虽然不一定能让夏军退兵,但如成,也可以挫一挫夏军的士气。”他将自己的计划和盘托出。苏遮幕和慕容复听了,都感觉这计策可行,且风险不大,表示同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