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重逢(1/2)
() 慕容博与苏遮幕一起回到了奉圣州城中,两人谈得很是投机,有些意犹未尽之意。到了第二天,慕容博又约苏遮幕出来一起散步,苏遮幕也不好拒绝,仍然重复了第一天的活动。苏遮幕也看出可汗是要拉拢自己,想将自己罗织其帐下为他效力。苏遮幕作为可汗的下属,不能公然违抗可汗的旨意,但他本心是忠于戚少商的,甚至某种程度上,他潜意识倾向于大宋还要多于摩尼汗国,毕竟,苏遮幕是汉人,而汉人在儒家传统的忠义思想的熏陶下,无论身处何地,都本能的将大宋看作自己的jīng神祖国。苏遮幕此行的目的可以说初步达成了第一步,可汗已经同意收纳云州的义军,并派出了去蔚州的兵马,相信云州面临辽军反扑这一眼前最大的困难就算不难度过了。苏遮幕现在最关注的是下一步,摩尼可汗究竟想怎么做。第一天的谈话,慕容博一直没有露出声sè。到了今天,慕容博必然会问起自己有没有什么具体的策略。苏遮幕也想好了应对之策。苏遮幕第一天之所以建议慕容博在西京道以云州建立自己的基业,是有几方面的原因的。最重要的原因是苏遮幕深信摩尼可汗虽然不会在西京道建立自己的都城(毕竟地理位置不是最合适的),经过苏遮幕的一番话,摩尼可汗必然会有所触动,决心固守西京道,不会放弃占领。摩尼可汗只要决心固守西京道,就必然要考虑如何才能真正守得住。同时,固守西京道对于摩尼可汗来说,虽然很重要,但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目标是扩大力量进攻辽国,与辽国的战争只会暂时休整一下,而不会终止,这样摩尼可汗带着的将领将继续用于对辽军主力的作战,防守西京的重任将落在谁的头上呢,这是苏遮幕最想知道的。
对云州的义军的未来安置,苏遮幕相信,不外三种办法。第一种是上策,委任云州义军留守西京道,摩尼军主力出击大辽;第二种是中策,留下摩尼可汗的心腹大将守西京道,将云州义军带在可汗身边征战;第三种是下策,留下云州义军的全部或一部,对云州义军不予重用。以苏遮幕的推断,通过这三种做法的选择,能判断出摩尼可汗有没有成就大业的资质。如果摩尼可汗选第一种做法,那就说明摩尼可汗真正有帝王的潜力,敢于放开手脚,放手一博;如果可汗选第二种做法,那他就是黄巢、项羽一般的人物,可以称霸一时,终不能长久;如果他选第三种做法,就是败亡之道,云州义军最终也会离他而去(苏遮幕心中最不相信堂堂摩尼可汗会这么做)。所以,按照苏遮幕的设想(这也是最符合逻辑常识的选择),摩尼可汗要做的是观察一下云州的义军将领的情况,能不能担此重任。
苏遮幕所料不差,慕容博今天和他一起出去散步,问起了云州义军一些情况,特别是有关各个将领。苏遮幕对于这个问题是决无隐瞒,将云州义军将领主要是四兄弟都介绍了一下,听得慕容博是瞠目结舌。慕容博也是久在中原武林,要说对中原江湖的情况算是比较了解的,他怎么也想不到,一些在他看来武功不高的人也能靠勇气、智谋和团结在异国建立起一番基业。
常言道“闻名不如见面。”苏遮幕提到结义四兄弟中的老三燕狂徒也随自己来到了奉圣州,想给摩尼可汗引见一下。摩尼可汗确实内心在反复权衡如何安置义军,正想借一切机会了解义军主要将领,马上欣然同意。
当天下午,在摩尼可汗的中军帐内,慕容博第一眼看到来人的时候,激动不已,险些老泪纵横。眼前的这个年轻人,被苏遮幕称为“燕三燕狂徒”的人,分明就是自己失散半年之久的儿子慕容复,他一脸风霜之sè,比留书出走的时候消瘦了不少,但jīng神仍然矍铄。慕容博好玄没控制住自己的感情,表现得有些不自然,让苏遮幕有些怀疑两者之间的关系。慕容博感到奇怪的是,慕容复竟然不认识自己是谁,是在苏遮幕面前刻意的伪装,还是自己认错了人,这个人只是长相象而以?幸亏公冶乾和风波恶关键时刻打了圆场,用别的话题将父子重逢导致的微有变化的气氛又扭转了回去。他们也有心和慕容复相认,但见慕容复不认识他们,都摸不清情况。暗自缓了缓情绪的慕容博心生一计,用这种方法一定能试探出来人是不是自己的儿子。
慕容博故意对苏遮幕和慕容复说道:“老夫自幼好武,在草原其兵后一直身边都很少有人和我切磋。从苏先生这里我知道你们结义兄弟四人都是武林中人。碰巧你们来到我摩尼军中,正好和老夫比比武,点到为止,如何?”说完,他就下令在中军帐外准备一片空地。苏遮幕一看,这分明是不给自己和三弟拒绝的机会,他虽然跟着戚少商一起获得不少进益,但对自己的武功能不能对付摩尼可汗毫无把握,不过这是摩尼可汗亲自的邀请,不能直接拒绝。
慕容复则不然,他也是好武之人,而且极有自信和胆魄,在万马军中都敢于冲锋,比武更不在话下,一副跃跃yù试的态度。苏遮幕一看这种情况,就说道:“在下武功低微,我这位三弟能征善战,武功远胜于我,就由他先在可汗面前献丑了。”他刚一说完,慕容复就跃入了空地zhōng yāng。
慕容博一看这种情况,他看了一眼风波恶,示意他下去比武。风波恶是生xìng好武之人,也明白可汗这是让自己去试探一下这个人究竟是不是慕容复。因为,一个人即使口头上不承认自己是谁,但他的武功却骗不了人。
风波恶手按刀柄,凝视着慕容复。只见慕容复身形一变,也没见他伸手动臂,只是眼前青光一闪,他手中已多了一柄长剑,拔剑手法之快,实是平生罕见。风波恶暗暗吃惊:“这个人难道不是公子吗?只是长相相似?以前我与慕容公子共事的时候,就知道公子虽然通晓各门各派剑法,但他的武功却不以剑法见长,也没见他施展这样的剑招。”慕容复心无旁骛,见风波恶好象不用心的样子,微有些恼怒,认为对手是看不起自己,喝道:“比武就好好比武!”此时正是比武的当口,风波恶知道不能带有太多杂念,不再乱想,凝神对敌。风波恶本不想等慕容复挺剑刺来,以对手的身法速度,自己可能陷入被动,当下斜身略闪,拔刀在手,刚要挥刀,慕容复道:“看剑!”但见青光闪动,在一瞬之间,竟已连刺八剑。这八剑迅捷无比,风波恶勉强才能瞧得清剑势来路,只得顺势挥刀招架。风波恶习练的刀法来自于慕容世家收集的各门各派刀法典籍,风波恶从中浸润极深,可称当世刀法名家,出刀实是非同小可。那慕容复八剑虽快,还是一一被他挡住。八剑来,八刀挡,当当当当当当当当,连响八下,清晰繁密,干净利落,风波恶虽然略感手忙脚乱,但第九刀立即自守转攻,回刀斜削出去,长剑一掠,刀剑粘住,却半点声音也不发出来。苏遮幕喝彩道:“好剑法,好刀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