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猛虎下山(1/2)
() 戚少商和苏遮幕、师无愧三人一听这个消息,各个心中大喜,都想这大辽气数将尽。几人马上召集一些小头目开始商量山寨下一步的打算。
原来这山寨是由戚少商一手创立,其他人都是他招揽的,在苏、师和燕三(慕容复)三人来之前,所有主意都是他一人拿,他既是统帅,又是军师,也是冲锋陷阵的先锋,现在三人一来,又传来这样一个好消息,他心中早就计议停当,只等大家都表示一下赞同就安排弟兄们出征。他想将苏遮幕留在身边做军师,暂时不冲在前面,而让身体已经完全恢复的师无愧和燕三做先锋,这样可以人尽其才。进攻的目标他也考虑好了,就是附近的几个采石场,那里不但可以获得大批资财,还能解放奴隶作为自己的兵员。苏遮幕、师无愧和燕三都在采石场中呆过,了解采石场的情况,加之他已经在采石场中安排了内应,所以攻克采石场应该问题不大。一旦攻下几个采石场,他获得了补充后,就可以装成大队人马去sāo扰附近的辽国府县,将声威扩大。而此时已经不必再担心辽军大队的威胁了,在当前的时局之下,辽军的主力应该都在谨守要地,以防备摩尼汗国的骑兵。如果对上辽军的偏师,戚少商有把握不败。
戚少商将他的计划说了出来,大部分人都赞同,只有苏遮幕提出一些谨慎的做法。苏遮幕认为,虽然摩尼汗国在对辽战争中取得了大胜,消灭了不少契丹军,但辽军主力尚在,大多数的重镇没有丢,而且更重要的是,摩尼汗国相比辽国所处地理位置很有利,进可攻,退可守,这虽然有利于摩尼军的骑兵大范围的运动作战,但由此引出了一个问题:摩尼军的战法是不固守一城一地,而是破坏辽国的经济基础,寻找机会和辽军野战。这一轮进攻,摩尼军进到了辽国腹地,他们未必会长期停留,在破坏一段时间后可能会撤回草原。他们想撤回草原随时可以,可留下这些辽国各族的起义军未必都能跟着他们一起去草原,等摩尼军一走,辽军主力就会从重镇中杀出来。辽军的战力即使对付不了摩尼军,对付训练装备不足的起义军却不难。要灭掉一个立国已经快二百年的大辽,恐怕不会太迅速,战争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苏遮幕提出的建议是攻取采石场,但先偃旗息鼓,然后攻取一些远离辽国重镇的比较弱小孤立的据点,先悄悄扩充实力,在多派探马去侦察摩尼军与辽军的会战情况。虽然摩尼军善于流动作战,来去如风,但总不能与辽军的大军一次都不战就退走。相信不用太长时间总能等到会战的消息,得到消息后再安排下一步打算。如果摩尼军大胜,那么就依照原先的计划大举进攻各县府,如果摩尼军不胜,就先潜回连云山,利用连云山的地势与辽军周旋,等待时机。连云山地处辽国三道交界之地,群山连绵,山路复杂,向南甚至可以一直延伸到靠近宋境的地方。如果辽军集中主力来清剿连云山,还可以往南突围,化整为零进入宋境,保全实力再做良图。
苏遮幕其实是这些人里与契丹人仇恨最深的人,他这么说也是经过了深思。戚少商和其他人一听,都觉得有理。毕竟,因为距离的原因,他们还无法得到更确切的战况情报,苏遮幕的建议不失为更稳妥的做法。戚少商也同意按苏遮幕的建议来准备,同时心里暗自庆幸自己能有一位冷静的军师。
话说自从采石场的场主张会毙命之后,采石场按照大辽律法充公,暂时由原来张会任命的一个管事的来代管,等着辽国地方官府的进一步命令。这个管事的叫关航,是张会的远房亲戚,由于没有什么技能,偏偏游手好闲、好吃懒做,来投奔张会,在这个采石场做了个管事,就是养起来了。但严晓余等辽**官不知道,所以临走前让他暂时负责管理采石场,结果他是整天纵情于饮酒作乐之中。这在平时或许不是什么大问题,但在当时的时局下可能就是一个致命的弱点了。这一消息被原来戚少商安置的细作给通报了出去。
要靠武力攻取这样的采石场并不简单,采石场分两部分,一部分是关押奴隶的牢房和场主、工头等人的房子,周围有专门为了防止奴隶逃跑而设立的围墙,成为一个防守的堡寨,靠着堡寨是一大片采石的工地,工地周围为了防止奴隶逃跑也挖了壕沟,设了篱笆。采石的工地周围也设立了辽军的岗楼。(这些站岗巡逻的辽军虽然也有全副武装,但属于地方xìng质的武装,并不是正规的辽国野战军。为了北伐草原,耶律洪基将全国大部分的隶属于各道、府的地方维持治安的军队也就是地方军都编入了野战军,后来由于耶律重元夺位,因为担心自己地位不稳,对很多地方的地方军没有谴回,这也是导致各地起义汉军进展顺利的原因之一。)采石场里能用与防御的总数不超过百人,看押着好几百奴隶,依靠修筑的岗楼围墙,即使遇到外面的小股武装的进攻也能守住。关航接到了辽国中京道官府的告示,说让各个采石场、庄园等奴隶集中的地方要小心各地反叛势力,注意防守,并告之大队辽军将出动到各个堡寨间巡视,剿灭流寇,增援各堡寨的防守,以让各个采石场、庄园安心。
关航虽然是纨绔子弟,也知道现在时局不稳,这个告示意味着什么。他接到告示后,马上召集采石场的几个帐房师爷、经过比武较量后没死的工头、驻守堡寨的士兵首领等重要人物来商议对策。有的人不以为然,认为这里远离战场,平时也没听说有什么大股的山贼,万一有敌人来,凭借堡寨的力量足以固守到辽军大队驰援的时刻,也有人很是担心,比如那几个帐房师爷,建议马上送信给最近的各州府的辽军送信,请他们马上派兵来救援,因为毕竟这里自从张会死后已经成为大辽皇室的产业,相信各地方官府都给面子。关航一听说有流寇在周围活动,早就吓破了胆子,他本来就很自傲的白脸更加煞白,一听帐房师爷这么说,马上同意,派几个士兵去往周围的檀洲、北安洲、儒洲等州府分别去送急件,请他们务必来援助。
一个帐房师爷叫阮明正的,提醒关航,现在外面局势不稳,这采石场的几百名奴隶要派人看好,这些天不用让他们再干活了,可以先锁好关在他们的住处内,不让他们出来活动。关航一听,感觉真是“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sè”,这个阮明正年纪轻轻,以前张会没有重用他,自己也不太注意他,没想到,在这个紧要关头,他还这么冷静。关航一激动,下令道:“这里的防御的事情,你就多安排安排吧。”然后自己仿佛卸掉了一个大的担子一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