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假戏真做(1/2)
() 却说这契丹开国初期,契丹全军只有十余万。却在耶律阿保机率领下,战争中表现出强悍的战斗力,屡次击败数量上占绝对优势的敌人。在其后的一段时间里,依靠强大的军队,契丹军从鸭绿江一路打到中亚大漠,开创了空前辽阔的版图。辽国也成为左右当时漠北与中原的决定xìng力量,对宋占据了战略上的优势。契丹军曾经创造出以三万铁骑越瀚海、跨天山、克喀什、破西域突厥诸部的伟业,自安史之乱近三百年后,东方王朝首次兵临中亚腹地。受契丹人盛名的影响,西方人开始以“契丹”来称呼整个东方王朝,相传也是后世“china”词来源的一个出处。
辽国在历次同宋朝的战争中俘虏了大量宋军,又通过不断的掠夺也抢掠了很多百姓到辽国作奴隶,在契丹统治者看来,这些人留着绝对是隐患,杀了又可惜。于是,这些俘虏和奴隶就在契丹兵士的监视和看管之下做一些重体力劳动,在劳动中慢慢累死,病死。在对外战争中,特别是草原上摩尼教起兵以来,辽国的军队受到极大的消耗。为了弥补这些消耗,契丹统治者开始考虑从奴隶中挑选一些身强力壮者编入汉军,补充辽**队的总体实力。在辽军中民族矛盾异常尖锐,虽然辽军有明文禁欺压汉军,但汉军始终是辽军中地位最低下的。汉军往往被推上惨烈的阵前沿战充当炮灰,契丹军在后方督战。
辽国的汉人大多地位低下,但也有一些汉人混得不错,比如投奔契丹人比较早的一些家族,最好的当到了将军,前次战死的韩涛就是一例,还有这个采石场的场主张会,来采石场选炮灰的教官严晓宇,也是这种情况;还有一些本来也是汉人奴隶,但靠出卖其他反抗的奴隶,主动投靠采石场的场主,当上了工头(监工),张军、孙明、房东海等都是此种。这两种人以汉人的身份,为契丹人卖命,荼毒其他的汉人,也就是俗称的“汉jiān”。
自从契丹军队开始进攻草原摩尼教以来,两次大战,契丹军队共损失二十万以上的军队,其中大多数是契丹族的骨干军队,大辽元气大伤,不得不开始从全国各个使用奴隶的劳动场所挑选奴隶遍入辽国的汉军。这次来的采石场在燕山附近,里面的汉人奴隶却来自各个地方。契丹人派教官严晓宇来看看,有没有适合做炮灰的奴隶。苏遮幕从师无愧的眼神里清晰的看出了他明白,并会积极配合自己的意思。苏遮幕大吼了一声就扑了上去,师无愧一个闪身躲开了苏遮幕当面一拳,却没有防住苏遮幕紧跟的一脚,被踢倒在地。苏遮幕停了下来,他知道这是师无愧故意让自己击倒他,可是他这样做不仅不能帮助自己过关还会把他也拖回来,要知道场边观战的严晓宇是大辽汉军中经常到奴隶中挑选炮灰的汉军教官,张会、场上选人的张军、孙明都是jiān猾似鬼的汉jiān,怎么会看不出这点猫腻。想到这,苏遮幕非常着急于是又向师无愧示意:“来真的,不然我两都过不了关。”师无愧一看,点点头,然后慢慢的站起来,又摆出了格斗架势。
苏遮幕看着已经认真起来的师无愧心里不由一阵苦笑,他知道师无愧也不是低手,如果自己不出全力还赢不了。可自己不想出全力和师无愧比武,这个师无愧的脑子够不够,能不能想明白“怎么表演才能迷惑并打动观战的汉jiān”是这里面的关键,苏遮幕心里没底。苏遮幕最担心的还不是师无愧能不能心领神会,而是自己的体力能不能支撑自己表演那么久。想到这苏遮幕只能硬着头皮表演下去了,当胸一拳就击了过去;师无愧左掌往旁边一拨,右掌一记重手;苏遮幕也出单掌与他相对,借对方的掌力躲开了接下来的几招。两人互相试探了几招。接着战在一处,经过刚才的试探,苏遮幕通过自己出手的手法,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就是不与师无愧对拼硬功,面对危险以躲闪为主。苏遮幕腾挪的身法超过师无愧一筹,硬功与师无愧旗鼓相当。师无愧也明白了苏遮幕的本意,出手尽管快速如电,但拳掌中不运真力。两人翻番滚滚地拆了数十招。站在一旁的张军眉头紧锁,注视着场里正在格斗的两人,他发现两人使用的着数都是江湖上非常熟悉的,没什么新鲜的,感觉很无聊,但一想到此事事关重大,他就又耐下心来继续观察起来。
苏遮幕一拳逼开了师无愧,摆着戒备的姿势在那喘着气,他看师无愧也有一些轻微喘气,心想:看来他也明白了我的意思。不过一直这个样子不行。奴隶如果没有什么绝活的话未必能被选入汉军,自己不得不想想办法,让观战的人见识一下自己和师无愧的手段。苏遮幕侧着身子双手之地开始的侧身跟头,一个接着一个,此时的苏遮幕的动作好比一个大盘子在向着师无愧滚来。看到苏遮幕的这个姿势师无愧皱了皱眉头,因为这个姿势很好破的,只要用脚破坏对方之地的双手那么对方的这种招数也将土崩瓦解。会这么简单么?不!肯定不会,师无愧在心里暗暗的说道。就在苏遮幕马上靠近师无愧的时候苏遮幕接下来的动作证明了师无愧的猜想,是啊,一个绝技怎么可能会有那么大的破绽!随着苏遮幕的侧翻越来越快。苏遮幕再一次的倒立下,那腾空的双脚别没有像之前的那样落下,而是像剪刀一样的叉开,随后就见苏遮幕倒立着扭转自己的腰部,而那在空中叉开的两条腿也如风车旋转起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