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隆中对(2/2)
慕容博道:“你说的形势很好,可我们都是宋人,对当地情况不了解,当地人对我们也不认识,一到那里人生地不熟,如何让他们把我当成名主?”
慕容复道:“这个办法我已经替爹爹想好了。我们慕容世家是一个家族,一个家族的力量很小,家族外的人也不会投奔我们。我通过摩尼教的一些做法受到了启发,我们不妨在辽国立摩尼教,将各族都吸收成我们的力量。力量聚集够了,您振臂一呼,大军立刻组成,您带着大军吊民伐罪,大辽百姓必定裹粮策马、箪食壶浆而迎我大燕军马,到这个时候,复国已成,大燕可兴!”
慕容博听了儿子的一席话,不仅如大梦初醒,心想这么多年自己都白过了,没有想出一条好的对策。儿子一来就点明了复国的出路,真是守得云开见月明。慕容博多年来为复国已经成狂,一听到可行的对策,恨不得肋生双翅飞到漠北。
慕容复又道:“以您的武功,再加上我的智谋,四大家臣的忠勇,何愁大业不成?只是我们还要从长计议,制定一个详细的计划。不然一到辽国两眼一摸黑,就办不成了。”慕容复说这话的时候,感觉自己仿佛成了诸葛亮一样,未出茅庐而知三分天下,向刘备提出了隆中对,自己也是向自己的父亲提出了隆中对,心中暗自得意。
慕容博一听也同意了。两人开始商量一些细节的问题。慕容复力陈四大家臣可托重任,这么大的事情好要他们帮助,慕容博就让慕容复明天就去找来他们。
第二天,慕容复去找四大家臣。半个多月了,四大家臣在少林寺周围到处寻找慕容复。他们认为慕容复突然失踪一定是被隐藏在暗处的敌人引走了。找了半个多月没有进展,他们都很沮丧。一见公子安然无恙地回来,四大家臣都很高兴。慕容复让四大家臣跟着自己走,也不告诉他们原因,五人来到了慕容博隐居的地方。四大家臣一见是老主公,各个热泪盈眶。慕容博将慕容复的计划给四大家臣讲了讲,四大家臣都欣喜万分,觉得这个计划可行。六个人就在慕容博的住处商量下一步如何做。
慕容复道:“爹爹去辽国,那边天寒地冻,我担心爹爹身体不适,所以一定要跟着去照顾。”
慕容博道:“复儿不必去辽国了,你还要在宋国继续招揽英雄,练好武艺,为我们将来南下灭宋准备好。”
慕容复道:“如果在辽国不能成功,在宋国再怎么准备都没用了。我知道爹爹的心意,我们大燕一定会一统天下。我会先陪爹爹到辽国去,等我们有一定基础后再回宋国。”
慕容博道:“复儿要对爹爹有信心。爹爹到了辽国一个人也能应付,我们通过飞鸽传书也可以联系。复儿在宋国要打好基础,如果我们在辽国举事时,大宋朝野武林等力量能援助我们最好。”
慕容复道:“我意已决,我带上四大家臣共赴辽国,为爹爹助力。”
慕容博见儿子如此坚决,就同意了他的建议。
几天下来,几个人就到辽国去之前做什么准备拟订了一个详细的计划。
到了辽国,首先要先让自己在极北苦寒之地能生存下来,这样引火的东西、地图、指南针都是要准备的。路途遥远,还要提前想好行动的路线,以节省时间。
到了辽国要和当地人交流,六个人中只有公冶乾能通各国语言,他就负责在六人出发前教会每个人契丹话、女直话。
是人就可能生病、受伤,而慕容父子都是学识渊博的人,对医学都系统得学习过,都有丰富的医学知识,且都有高深的内功,相信不是特别疑难的病症都能治疗痊愈。当然,必要的药品都要带足。
到辽国,六个人可能在特定的时候易容活动,易容的物品也带了一些。
除此之外,路上需要的银两、干粮都是必备之物。
慕容复知道,现在大宋是高太后当政,政治清明,对外不兴兵戈,辽国也会感觉无机可乘而不敢大举进攻。而六、七年后,高太后病故,新皇帝年幼,辽国就可能乘机发兵,到时兴复就有机会。还有几年后,楚王也可能会反叛,这也会是一个机会。当然,自己穿越过来后,历史不一定要完全沿着原著的路线走,这点自己也有充分的准备。慕容复前生的执念一直在脑子里,他想自己当主宰,创造一个朗朗乾坤。而这个目标只有完成复兴大燕才能实行。
为了准备远行,公冶乾负责飞鸽传书,其他三大家臣负责到各处采办物品。慕容复见慕容博一个人在屋子里打坐,不禁感叹道:“父亲的功夫一直没有搁下,一有剩余时间就练习内力修为。”慕容博却说:“我在少林寺藏经阁学少林绝技时,有一个黑衣的蒙面人也在那里偷学少林功夫。我一时好胜就与他比武,谁知居然不分高下。我又苦练了几年,再和他比武,还是没有超过他。上个月,他约我明天与他一战,我在想,我们去辽国后可能以后也没机会和他比武了。从他的口音,我感觉他不是中原人。”
慕容复一听,很是震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