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兵败兰沟(1/2)
() 马扩离开雄州去燕京劝降,整整七天过去了,没有任何消息传来。童贯心绪烦乱,坐立不安。这天一早,他派人通知赵良嗣,前来宣抚司议事。
赵良嗣接到命令后,立刻赶往宣抚司府衙。一路上,心情十分郁闷。这次马扩去燕京劝降,是他建议的。万一马扩也被耶律淳斩杀,这责任恐怕要由自己来承担。以后,童太师还会采纳自己的建议吗?赵良嗣越想越后悔。
一见面,童贯就说:“良嗣,我看马扩这次凶多吉少。那耶律淳已经斩杀我三人了,他能唯独放过马扩?不该派马扩去燕京。”
赵良嗣表情苦涩,无言以对。忽然他想起知州和诜,便说道:“太师,和知州这几天没收到蜡丸密信?那说明,马扩还活着。如果被斩杀的话,肯定会传来消息的。”
话音刚落,和诜匆匆忙忙走进来。他一脸紧张,手里拿着一个蜡丸密信。
“太师,燕京有消息传来,您看,马扩被软禁起来了。”
童贯接过密信看了看,又交给赵良嗣。赵良嗣反复看了好几遍,抬头问道:“和大人,这消息可靠吗?”
“赵大人放心,这消息绝对可靠。”和诜肯定地说。
童贯站起来,倒背双手,来回踱步。他在考虑是否该下令出兵。屋里一片肃静。赵良嗣与和诜默默地看着童贯。
“看来不出兵不行了。只有出兵,或许才能救马扩一命。”童贯停下脚步,缓缓坐下。显然,他已经打定主意了。
随后,童贯让行军参谋官刘韐起草命令:自即rì起,大军巡边,开向边境。但须严令各军不得杀人,不得抢财物,遇到辽军攻击立即返回,不得恋战。
命令下发后,种师道和辛兴宗所率东西两路大军,分别从雄州和广信军两地,向北部边界缓缓移动。
西路军前军都统杨可世率五千轻骑走在最前边。
这天,晴空万里,阳光普照着五月的田野,各种sè彩斑斓的小野花随处绽开。暖暖的风,在一片片即将成熟的燕麦田上,波浪一样滚过。
五千轻骑,队形整齐,看上去像是在进行野营训练。
杨可世胯下一匹枣红sè烈马,威风凛凛。临近边境时,斥候飞马来报:辽国境内无一兵一卒。杨可世听完报告,忍不住哈哈大笑。笑声洪亮,吓得路边草丛里的几只灰sè野鸟,扑棱扑棱地乱飞而去。
不久,斥候又来报告说,前方新城县有守御辽军,守将名叫耶律大石,是个瘸腿。据百姓讲,兵马很少,大部分是些老弱病残之辈。
杨可世听后,又哈哈大笑,对副将王军说:“看来耶律淳没啥将才,残疾之人都上阵了。”杨可世对耶律大石这个名字很陌生,不知道此人是何方神圣。
宋军队伍大摇大摆地进入辽国境内。果然没遇到一个守兵,这让副将王军感到可疑。小心别中了辽将诱敌深入的诡计。王军向杨可世建议说:“将军,您看,我们是否把主力留下,先派出小队骑兵前去试探一下?”
杨可世不以为然,说:“如此谨小慎微,别让大辽的那个瘸腿将军笑话。不用害怕,我估计辽军很可能将主力拉到燕京周围去了。”遂令全军继续往前推进。
一路上,没见到一个人影。队伍来到一片丘陵地带,杨可世下令停止前进,问身旁行军参谋:“现在进入辽境多少里路了?”
参谋回答:“将军,已进入辽境三十里路,距前方新城还有九十六里路。”。
杨可世征询王军:“你说,是进还是停?”
王进犹豫不决。
杨可世略一思索,下令:“再进三十里。”
王军提醒道:“将军,是不是该派人给前方守将送劝降信去?”
这劝降信早已拟好,随军携带着。
杨可世一拍脑袋,说:“啊呀,亏你提醒,差点误了大事。你看派谁去好?”
一个年龄十仈jiǔ岁的亲兵说:“报告将军,我愿去。”
杨可世目光上下打量着他,问:“叫什么名字?”
“报告将军,我叫韩光。”
杨可世拍了拍他肩膀,笑着说:“韩光,好名字!信要送到,人要回来。”
“是!”清脆的回答声,让杨可世回想起自己年轻时,在西北战场上第一次送情报时的情景。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杨可世感慨万千,微微叹息。
韩光快马驰骋,直奔新城。
新城是一座小城。在一间古旧寺庙里,耶律大石正与几名辽将开会议事。
耶律大石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八世孙,这年三十五岁,相貌堂堂,一表人才,美中不足的是,有点坡脚。(这人很不一般,大辽灭亡后,他历尽艰辛,在中亚缔造了一个西辽帝国。)大石本是个满腹经纶的文人,1115年,他参加科举考试荣获第一,入翰林院,任翰林应奉,人称他林牙大石。林牙,是辽国掌理文翰之官。他兼通汉文契丹文,是辽朝唯一的契丹族进士。1120年,辽国上京失守,中京危机,州县所失几半。他眼看国家山河破碎,实在坐不住了,便向天祚帝请缨,投笔从戎,出任兴军节度使。耶律淳登基后,任命他为西南路都统,让他全权指挥前线军事防御。
耶律大石说:“据哨探报告,南军已入境。我计划在兰沟甸设伏,以逸待劳,但我军兵力不足,仅有两千人马,宜速战速决,方能获胜。要保密,不能让南军看出一点破绽。”
这时,一个卫兵进来说:“报告将军,抓到一个南军小兵,说是来给您送信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