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雄州会议(1/2)
() 童贯出京,浩浩荡荡,一路北上。沿途各州府,都纷纷向他汇报战备状况。童贯听后,眉头紧皱,脸sè凝重,因为情况实在是不容乐观,甚至比想象的还要糟糕。
这天,到达河间府(河北河间市),童贯听完汇报后,又亲自去查看了一下粮仓和军械库,情况之差,令他十分震惊,他赶紧连夜提笔上奏。奏章中写道:
臣仰尊圣训,奉诏来北,星夜倍道而行。臣见河朔,将兵骄惰,不练阵敌,军需之用,百无一有。军粮粗不堪食,又多在远处,运输费力。军械甚缺,至于攻城守御之物,悉皆不备。盖河朔二百年未尝讲兵,一旦仓促,责备颇难。……
童贯继续北上,来到北疆重镇雄州。他将两河宣抚司府衙设在雄州,打算坐镇此地,动用政治外交军事等各种手段,统筹指挥,一举收复燕京故地。
半个月后,十五万大军已分别在雄州和广信军两地,秘密集结完毕。
童贯见各路大将都已到齐,于是,下令在宣抚司府衙召开军事会议。
雄州知州和诜来到会场,悄悄提醒童贯说:“童太师,副宣抚蔡大人尚未来到,是否等一等再开会议事?”
童贯一听,火冒三丈,厉声斥责道:“军情紧急,瞬息万变,岂能坐等?亏你还是武将出身,这点事情尚不明了,如何带兵行军打仗?”
童贯与蔡攸有矛盾。童贯瞧不起蔡攸,在他眼里,蔡攸就是个花花公子,比他爹蔡京的水平差远了。而蔡攸也反感童贯,经常在徽宗面前说童贯弄权受贿,阳奉yīn违。
和诜对童贯与蔡攸之见的微妙关系,不是很清楚。刚才话一出口,他也感觉不妥,可为时已晚,覆水难收。但他没料到,童贯这么不给面子,竟然当众训斥。
和诜觉得自己大小也是这雄州的知州,当庭受辱,感到很窝囊,很无趣,很丢面子,但又无可奈何。
参加会议的战将有:种师道、辛兴宗、王禀、杨可世、杨惟中、刘光国、曲奇、王坪、王渊、赵明、杨志等,他们有的是久经沙场的西军战将,有的是在平定方腊暴乱中立下战功新提拔起来的勇将。
童贯首先将徽宗的御敌三策作了传达,然后决定将大军兵分两路:一路是东路军,即雄州驻军,准备屯兵白沟河,由种师道负责;另一路是西路军,即广信军驻军,准备屯兵范村,由辛兴宗负责。
种师道是西军名将,在抗击西夏战场上,他战功显赫,威名远扬,人称老种经略相公。他已年逾古稀,比童贯还大三岁,他对这次巡边的军事行动表示怀疑。他说:
“举军巡边,招纳燕京,恐怕不会这样轻而易得。再者,今天的辽国遭到了女真人的沉重打击,就好比邻居家遭到抢劫,咱们大宋不仅不去搭救,反而上前分抢其屋内之物,此非仁义之举。况且咱大宋军队,师出无名,恐有所失。”
童贯没想到种师道说出这么一通话,他脸sè一沉,忍住怒火,说:“都统不用多言。我来之前,面奉圣训,皇上已经拟好御敌三策,现在让你出任都统,是希望用你的威名去震慑辽军。仅此而已。”
杨可世发言说:“那么,宣抚大人,请问这次出兵的理由是什么?整体战略部署怎么安排?辽军那边是什么情况?一旦遭遇敌军,如果不进行反击,必将遭到大败,我们这些将领倒也无所谓,早就将生死置之度外,只恐怕一旦战败,有辱国之耻。末将希望仔细研究,拿出详实方案后再行动,不要仓促出击。”
话音刚落,和诜站起来,大声嘲笑道:“杨将军,你平rì里自夸胆略超群,能敌万人,可现在怎么如此胆怯如鼠?你不是视堂堂之师如摧古拉朽么?今天看来,你不过是一个懦夫罢了。”和诜终于找到一个发泄的机会。
和诜的话,立刻引起了众将领的强烈反感,他们都将愤怒的目光投向和诜,那齐刷刷的目光,像钢针一样扎得和诜脸红脖子粗。
和诜似乎也觉得自己刚才的话有些过分,尴尬地朝杨可世笑了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