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故国悲凉玉殿秋 > 第一章蜡丸密信

第一章蜡丸密信(1/2)

目录
好书推荐: 秦皇武后 以梦遮魇 我定噬天 不灭修武 超越——界之旅 剑傲无双 一元世界 魔幻盛典之魔剑士传奇 梦生无恋 长生无双诀

() 大宋政和五年即公元1115年,时令刚入三月,北方边疆重镇雄州城里,杏花已经满树绽开。红花初绽雪花繁,重叠高低满小园。走在雄州城大街上,不经意之间,就能看到一枝枝红杏出墙而来。

杏花的美,不像桃花那么红艳,也不像梨花那么纯白,她是白中带着一点粉,粉中透出一丝白。那是一种含蓄婉约的美,一往情深而又至死不悔。

雄州知州和诜的府邸里也有一棵高大的杏树,一簇簇花蕊密密麻麻地挤在树枝上,竞相绽放,繁花似锦,花姿娇媚,胭脂万点,风情无限,引得府衙里的人都来驻足观赏,啧啧称叹。

和诜也时常走来赏花,和大家一起吟诗赋词。他虽已年近半百,但步履矫健,身强体壮。他是以庇荫步入仕途的,曾任河北副将,算是武将出身,对武器制造很有兴趣,曾研制出一种弓箭,能破坚于三百步之外,人们称之为“凤凰弓”。

三月初四这天傍晚,和诜又和僚属们一道在杏花树下赏花趣谈。和诜虽不是进士,但也爱好诗词歌赋,喜欢风雅之举。他对众人说:

“自古描写杏花的诗词真不少,可我最欣赏的还是宋学士的那句: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chūn意闹。你们看,一个闹字,写活了chūn意的盎然和杏花的顽皮。”

一个僚属赶紧奉迎道:“大人所言极是。杏花诗词虽多,佳作实在寥寥。今rì杏花大闹,大人何不赋诗填词一首呢?”

此时,恰好一阵清风吹过,花瓣飘落纷纷如雨。

和诜望着飘飘洒洒的花瓣,说:“好,咱就以这杏花雨为题,每人一首,或诗或词,长短不限,现场发挥,作不出来谁也不准离开。怎么样?”

知州大人的话就是命令,大家赶紧苦思冥想,寻章摘句,真是有人欢喜有人愁。

这时,白沟河驿站的一个驿官,匆匆走进府衙大门,悄悄递给和诜一个蜡丸。和诜接过来握在手中,对僚属们说:“大家散了吧,各人回去作,明天交卷不迟。”

和诜接到的是一封蜡丸密信。所谓蜡丸密信,就是用蜡制成一个圆形外壳,把机密信件装在里面,从外表看就是一个药丸子。

雄州地处大宋边防前沿,城北三十里处,就是与辽国的界河白沟河。虽然宋辽两国自澶渊之盟以来,已和平百年,但身为知州,和诜还是很注重了解和掌握对面辽国的动静。他在辽国那边安插了一些耳目,一旦有情况,他们就通过白沟河驿站,传送蜡丸。

但今天接到的这个蜡丸与以往不同。今天接到的是一个名叫李良嗣的辽国光禄卿官员写来的。全文如下:

辽国光禄卿李良嗣谨对天rì斋沐裁书拜上安抚大师足下:

良嗣本汉人,素居燕京霍yīn,自远祖以来,悉登仕路,虽披裘食禄,不绝如缕,然未尝少忘尧风,yù禠左衽而莫遂其志。比者,国君嗣位以来,排斥忠良,引用群小,女真侵陵,官兵奔北,盗贼四起,攻陷州县,边报rì闻,民罹涂炭,宗社倾危,指rì可待。迩又天祚下诏,亲征女真,军民闻之无不惶骇,揣其军情无有斗志,良嗣虽愚赣无知,度其事势,辽国必亡。良嗣rì夜筹思,偷生无地。因省易系有云,见机而作,不俟终rì;语不云乎,危邦不入,乱邦不居。良嗣久服先王指教,感佩斯言,yù举家贪生南归圣域,得复汉家衣裳,以酬素志,伏望察良忱诚,不妄悯恤辙鱼,代奏朝廷,速俾向化,傥蒙睿旨允其愚恳,预叱会期,俯伏前去,不胜万幸。

和诜把这信反复看了数遍,感到此事非同小可,不可等闲视之。次rì一早,天sè微明,和诜就亲自携带蜡丸骑马上路,赶赴东京汴梁,向皇上禀报。

年仅三十三岁的徽宗皇帝阅完信后,沉思片刻,提笔写下一份手札,让中使立即把信和手札转送太师蔡京和太尉童贯,让他们共议可否。这一年,蔡京六十八岁,担任宰相;童贯六十一岁,主管军事。这两位老臣,分别执掌军政大权,是徽宗的左膀右臂。

童贯是个宦官,但长得身材魁梧,高大威猛,面sè黢黑,双目炯亮,颌下还有一缕细细的胡须,从外表看,根本不像是一个净身之人。

童贯一见李良嗣的信,不由大喜。原来早在四年前,他就认识此人,此人原名马植,曾经担任过辽国的光禄卿。那是个专管祭祀、朝会和皇帝生活用品的三品官员。马植看到天祚帝整rì游猎酗酒,不理朝政,朝纲紊乱,感到辽国迟早要败亡,于是愤而辞职,做起了贩马的生意。

那么,童贯是怎么认识他的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没有了 目录
新书推荐: 最强合成旅 唐功 惊涛落日 谍战:红色掌柜 横推亮剑 谍战:我能听到心声! 抗战:通电全国,出关 锦画江山 抗战:两军对垒,你开全图? 容颜皇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