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萧后上表(1/2)
() 童贯端坐在一张jīng致的豹皮椅上,将郭药师的降表从头到尾仔细看了两遍,然后缓缓抬起头,目光犀利,问赵鹤寿:“你们涿州常胜军现有多少兵马?”
“八千jīng兵铁骑五百,全部归顺大宋,所有将士都愿在太师麾下听命。”赵鹤寿回答得很流利。
童贯抑制住内心的喜悦,外表看上去很冷静,很沉着,他得意地捋了几下稀疏的胡须。
“辽军现在统共有多少人马?”
“大约两万多,不到三万。兵分两路,一路在居庸关布防,防御金军。另一路驻扎在卢沟河沿岸,防御宋军。两路统帅分别是耶律大石和萧干。”
“燕京城内情况如何?”
“燕京城内人心惶惶,恐惧不安,都知道迟早会失守。有人愿意归于大宋,也有人愿意归于大金,也有人主张与燕京城池共存亡,各种想法,互相矛盾,局势比较混乱。”
童贯沉思了一下,说:“这样吧。郭将军的这份奏表,我马上安排快马,飞报朝廷。你饭后速回涿州,请郭将军下令,将八千jīng兵和五百铁骑开进易州,副都统何灌现在易州,由他接收。请郭将军本人立刻前来雄州宣抚司,我们共商进军燕京大计。”
童贯想,不管你郭药师是真投降还是假投降,只要你来到雄州,就将在我的掌控之中,就不至于发生其他变故。童贯知道郭药师是一员猛将,但对其xìng格与经历并不了解。
关于萧干曾到过涿州之事,赵鹤寿守口如瓶。他知道,当时涿州常胜军完全有机会将萧干囚禁起来,是郭药师报恩,故意放走了萧干。这件事如果被童贯知道,一定会对郭药师产生不利。
萧干连夜离开涿州,一路快马飞驰。他实在没想到郭药师会背叛大辽。现在,涿州已失,燕京的南大门已经打开,大辽岌岌可危。萧干感到前途有些不妙,有些渺茫,可又于心不甘,还想放手一搏。
午夜时分,坐落在燕京城西南角的宫城里,十分寂静。萧德妃在长chūn殿听完萧干的汇报,半天没言语。她有些吃惊,没料到郭药师这么快也投降大宋了。
“你不是说,郭药师不会降宋吗?”
萧干惭愧地低下头,回答道:“臣看走眼了。没想到,他也是一只忘恩负义的白眼狼。”
萧德妃叹了一口气,说:“明天早朝再议吧。”
第二天早朝,在元和殿大厅里,萧德妃对文武百官说:“现在形势十分严峻,大辽已经到了生死存亡之时。女真兵马已入住奉圣州,即将兵临城下。易州高凤和涿州郭药师先后降宋,宋军已渡过白沟河,挺入国境。国步艰难,宗社将倾,诸位爱卿,有何妙计,不妨畅所yù言。”
宰相左企弓说:“以臣之见,可向金国遣使称臣,因为现在,大金如rì之初升,力量方强,金军所向披靡,顺之则生,逆之将亡。我大辽已千疮万孔,气息奄奄,不然难以保存。”左企弓已经七十二岁高龄了,但耳聪目明,头脑清醒,说话直率。
乾文阁待制韩昉则提出不同看法,他说:“臣以为,向金国称臣不如向大宋称臣。我与大宋有百年信誓,有历史基础,再者,大宋乃文明大国,富庶之国,而金国起于边鄙之地,只不过是一群豺狼罢了,与之为伴,前途凶险,迟早会成为他们的盘中之餐。”韩昉是十年前的科举状元,为人和善,一贯主张向大宋靠拢,以保社稷。
“大宋的卑鄙行径,难道你没看到吗?在我大辽面临亡国之际,他撕毁协议,趁机瓜分我大辽土地,背信弃义,落井下石,这样的盟友根本靠不住,不必幻想与之求和。惟有大金国,可以派使去商谈。”左企弓气愤填膺。
“大宋出兵北上,不就是惦记燕云十六州吗?那些地方,本来就是人家的,人家也没要求其他地方呀。而大金则不然,他就是要亡我大辽宗庙,这是他们的目的。即使去交涉,也肯定不会有好结果。称臣只不过是左相公的一厢情愿罢了。”韩昉针锋相对。
于是,众大臣们议论纷纷,交头接耳。有赞成降金的,有赞成降宋的。惟有萧干和耶律大石沉默不语。
萧德妃见众大臣都赞成投降,没有人主张拼死守城,抵抗到底,她心里一阵难过,一阵疼痛。从内心深处,萧德妃是坚决反对投降的。契丹女子xìng格刚烈,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可是,现在众大臣都嚷叫着要称臣求和,萧德妃也只好顺水推舟,答应众臣的请求。同时,这也是实施缓兵之计,为今后抵抗赢得更多时间。
萧德妃拿定主意,大声说道:“大家不要争了,我看两者皆可取。对大宋和大金咱都派出使者求和,纳款称臣。谁先接受,就投靠谁。大家以为如何?”
众臣都说:“太后英明,这是两全其美之策。”
萧干和耶律大石都猜透了萧德妃的用意,他们两人对视了一下,微微一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