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君臣初见三(1/2)
() 对于秦桧大人屹立街头,受万人“爱戴”的举动,着实得到了宁宗皇帝的亲睐。而这件事的始作俑者,更是乐此不疲非常有诚意的要完成这件事情,想想秦大人在万人雨露恩泽中与rì月同在,千秋万载,小强心中少有的烦忧就能消弭殆尽。
无心的好人好事,直让后来大家赞口不绝某人的超凡智慧。不过事情的发展总是出乎人的意料,这委实不是这位好心人所能意料。
二人不良的笑声,愈发觉得亲情可贵。心情大好的宁宗皇帝,忽然心生亲自栽培小强的打算。如此美玉如能得到自己的教导,并且rì后大放光彩,就算自己人生不惬意,也会老怀安慰。想着这些年自己的子嗣,皆是早夭。心中早就疑惑重重,一些不好的预谋在他心中更加肯定。现今的太子是他唯一在世的骨肉,可是依然病危重重。而此子锋芒如同利剑,早晚会有一番作为。如能辅佐太子,定是国之器鼎。有心考量的打算,悄悄在此时萌生。
宁宗皇帝轻抚着下巴的胡须,眼中jīng光稍纵即逝。开口说道:“侄儿,朕就为你讲讲你父王的生平吧。”
小强睁眼一闪,郑重其事道:“愿听伯父教诲。”
“你父王如果在世,今也四十有七了。年少之时,你父与朕皆有复国开疆的雄心,那时他还是晋王,封地在安徽之地。我中原四处坏绕邻邦,最有威胁的莫过于来自西北、东北方。那时年少有为,无惧世道不济。‘靖康之耻’总时常在我二人心中徘徊。你父自幼善兵略,而当时韩丞相已有兵锋北至的雄志。战事非一朝一夕,你父便上疏改封封地。朕自是替他高兴,此后几年里,他jīng图练兵。只可惜我朝中战略出了分歧,朝中又有jiān贼泄密。直到作战开始不久消息外泄,几处领兵大将,先后因出兵不利,丧失作战契机,兵败残壁。无奈之下,韩相遣使议和,意图再续力量,当时京中兵力外调,正是虚弱之时。如今的史相为礼部侍郎,合同皇后外戚悄然遣使,朕手无兵甲,只得挟持废了韩相,将你父改迁封地,禁锢以保他周全。此后你父在未与朕相见,你父愤恨朕无能,人前妄言。其实朕太了解自己的弟弟,他是为了制造事端,将朕逼向求和派的阵营,意图积蓄力量,从掌生杀予夺大权。这样的苦心又岂是旁人能知,朕每每思及,更是难过不已。祖父孝宗皇帝,好不容易将皇位回归。我等子孙哪敢怠慢这仅有的一次机会,只是你父自此沉迷消沉。荒唐之事亦是故意为之,其实那都不过是做给人看的。小强,如今你继承你父王的尊贵,也该承袭他的遗愿。国之大任,你可有意分担?”
原本只为混的人生rìrì闲,**遛鸟耍大牌的小强,此时不知不觉有些脸红了。潇洒自在,风流不羁,那可是他此生的志向,可被宁宗皇帝一番诱而导之下,不表下态显然是不行了,朝堂风云变幻,就连你这个皇dì dū混得这么差,小强是直接就忽略了个人英雄主义的行为。不过想归想,说归说,做归做。三件事不跨勾,向来是他人生最有成就的行为。
于是乎,小强只得在绷着个脸,向欠人一屁股债似的说道:“顾所愿,敢不为。”
宁宗皇帝笑意的脸颊,忽然凝固了些许,那眼眸中的冷冽又浓了几分,仿佛能直透小强内心所想,道:“如此,朕变考校你一番”
“国可久安否?”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yīn晴圆缺,此时古难成,况国运乎!”小强小心翼翼的答道。
“呵呵,能习得子瞻之才华,不错。那朕再问你,国之忧患何处也!”
宁宗瞬间严肃的脸颊,再次焕发出笑颜问道。而小强之前的小算盘在人家眼中根本不够看,看着变幻莫测,难以揣摩内心的帝王,伴君如伺虎的话更不是让他心有体会。既然躲不过,那就从了吧。这么具有求和意识的小强,自然不想跟自己过不去,一番思量,一番对前世智慧的搜集。整理一番后,随娓娓道出超越这个时代的观点。如此即解了燃眉,也将包袱再踢了回去。
“国之忧,分内外,分大小。国之患,则在明间,解法亦在明间。”小强字字分解的说道。
宁宗本没抱太多希望,毕竟在他眼里小强阅历有限,还是个孩子。他的问话只是给他一个jǐng示。而小强简短的开口,让他那沉暮的眼神,忽然透shè出一种明澈清亮的光芒。瞬间斜仰的身体,不知不觉坐直了。浓郁极致的等待小强的下文,眼中温柔的神sè,给了小强赞许支持。
小强接着道:“国之忧,对内是权利的划分。对外则是国务的办理。国之大忧,实为国运长久稳定及其能否长远发展。国之小忧,则是人事纷争。”
宁宗皇帝听后,思索着,这确实反映真实的状况。但对小强而言,这不过还是空话连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