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朝议忠奸(2/2)
经过一夜的狂风急雨,暴打发泄。老天的脾气似乎得到了很好的放松,明媚的清晨在这夜的洗礼中,散发着泥土的清香。古朴雄浑的气息,流动在诗画江南的卷轴之上。
早朝时分,在一位鸭公公的传礼之中。朝班两列,数人同出。拿着葱拌的这些官员,纷纷递上了奏折。
宁总觉得今天反常,往rì里朝政多是松松懈懈,就算有天灾之祸也不见得这么齐心。
御史、阁老大学士等不同派系的人,纷纷呈递公文。
宁宗皇帝一番大致的阅览之后,顿觉此事蹊跷。传闻刚传入耳朵之时,他立马回想起前些rì子。那位新过门的侄子,好像提及此事。
当时虽是半开玩笑,可以小强十五岁的心智和断后能力,应该还是令他质疑。所以他当时便下口令:来rì方长,时机成熟自可明辨忠jiān,还世人公道,正天子朝纲。可这小子如何cāo纵?又如何使得各方势力其聚焦点?莫非批斗一个死人比解救天灾还要重要?这两天河南、湖北水患,也不见得这些人这么上心。
这下秦桧以受万民唾弃,如果再保他名誉。那无疑自己就是民众心目中的昏君了,宁宗知道这事,却未祥知此事的诡异缘由。
于是乎,宁宗皇帝装着兴趣不大的心思说道:“此事说来怪异,不知各位爱卿高见。”
而随即出席的是一位年已老迈,混的不大好的六品言官。眼看自己用不了几年就该退隐,可是这位老官硬是“老骥伏枥”。
结果今天早朝之前来晚,偏殿之中交流的那位忘记通知这位锐志不减的老头。在宁宗刚说完之际,便展现自己硬朗风骨的出列。
“启奏圣上,微臣坚决反对。秦丞相当年有功社稷,辅佐高宗皇帝才将半壁江山存留。”
老头记得当年韩侂胄做宰相活着的时候,宁宗皇帝可是和他一起贬斥过秦桧,后来北伐失败。史弥远夺权,被鞭尸的秦桧大人又一次厚葬,谥号爵位再次恢复,而且还是史弥远亲自上书。所以今天他积极的表现,显然是得当权派人心的,事后必定大获宰相亲近。
老头话毕,立马发现今rì各位同僚的眼神那样怪异。
不待他反应过来,立马刚才上书的那些官员纷纷开口反驳。
其中一位貌似忠良的宰相亲信御史咆哮道:“圣上,这老匹夫所言纯属放屁。今rì微臣拼着驾前失礼也要,参他一本昏聩渎职。再说那秦桧贼子通敌卖国,残害边功将士。霍乱超纲,贪污受贿,坑害良家妇女。简直丢尽了我们读书人的脸和我大宋的国体,这个十足的jiān贼,绝对不得好死......”
老头涨红着脸颊,在众人鄙视嘲讽的眼神中。晕厥过去,因为他扫过宰相的眼神时,分明开到了厌恶,恐怕自己今天官是做到头了。
随即礼部、刑部、吏部的主事纷纷出列,这些可多是史弥远宰相的门生故吏。此外还有忠于宁宗皇帝的大理寺、九卿、工部和倾向于皇后的户部、勋贵外戚,御史等也纷纷出列复议。
而作为此次的主使人在各位朝臣的配合下,也最后出席:“启禀圣上,秦桧贼子人人得而诛之。老臣建议将他尸骨挖掘,鞭笞火焚,以谢天下。此外将他九族流放,永不得踏入中原半步。再世直系全部下狱,国贼之后焉能存活?否则昔rì岳武穆的忠魂yīn灵如何得以安慰,死去的边关将士如何消怒。该结束了。”
终于在一片片附和之声中,此事得以伸张正义,恶人自此名正言顺的接受洗礼。而其中有些人不乏正义之士,在这个诗礼熏陶的时代。他们还存有自己的书生意气,和忠贞人格。只不过现实的权力纷争,容不得他们出头选择而已。否则几十年后国灭,也不会有那么多南朝士子跳江殉国。
而勇敢上进的老头,也在此事之后。因年迈昏聩,被中书省罢黜官职,贬责回乡,结束了他三十多年的官宦生涯。
此后御史言官,有不少人记录了今天老头的教训。那就是朝会之前的整训千万别迟到,随便开口真的会晚节不保。
此刻落在皇帝案头的原版因由,读起来竟是那么的真实,而且的确是这么发生的。秦桧被十殿阎王折腾得很惨,该是这样,对对对...就是这样,善恶有报...宁宗皇帝将这份奏折塞入衣袖,在鸭公公的“退朝”声中迈向**。
微风中的花草,带着泥土的气息,在呼吸交替中沁人心脾。宁宗皇帝和很多期望今天结果的人士,都是一脸的畅快,前所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