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章(2/2)
“原子弹的一切的来源是在上上世纪物理学家希托夫观察到真空管中的yīn极发出的shè线。随后,英国物理学家克鲁克斯研究稀有气体里的能量释放,并且制造了克鲁克斯管。此后很多的物理发现来自这个玻璃真空管。1864年麦克斯韦预见电磁波存在;1871年麦克斯韦提出光的电磁说;1881年迈克尔逊否定以太的实验;1888年赫兹证明电磁波存在;1895年伦琴发现Xshè线;1896年贝克勒尔发现放shèxìng;1897年汤姆生发现电子;1900年普朗克量子假说;1902年卢瑟福元素衰变;1905年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1911年卢瑟福建立原子太阳系模型;1915年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19年德布罗意提出物质波;1925年海森堡创立量子力学,狄拉克提出量子力学基础方程式;1926年薛定谔建立波动力学;1927年海森堡提出测不准定理;1932年查得威克发现中子;1934年费米发现慢中子效应;1938年哈恩发现铀原子裂变;1942年第一个原子反应堆建成;1945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
接着就讲到了核裂变、铀5、钚、中子轰击……“触发时一个中子撞击原子后,原子被撞分裂,行成2到3个质子,质子又撞击其他原子,接连不断的撞击,就会产生能量,原子撞击相当与光速,瞬间聚集能量。在每次裂变的过程中,都会有物质质量的损失,根据质能方程式,可以求得释放的能量是极其巨大的……”
“……那么要造一个原子弹的U5的临界体积应为8*1.036公斤=8.29公斤,这是按单中子发生率计算的。”
同时穿插地讲到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和德国关于制造原子弹的竞赛。
整堂课讲得深入潜出、引人入胜,虽然是数学课,但在传输知识的同时伴随着紧张刺激的真实历史故事。所有人都听的入了迷,直到下课铃声响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