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江湖闲聊(1/2)
黄山镇,坐落于黄山脚下。少林、武当掌门的一场突如其来的较量,让这座小镇打破了往rì的安宁与沉寂,取代的是喧嚣和浮躁。同时也黄山镇居民意识到,养家糊口不一定只有种地一个方法。
漫步在黄山镇最有名的大街上,可以看到商贾云集,买卖兴旺。水果、小吃、土特产……各式各样的商品遍布于市,散发着的各种味道的气味,这些气味混合在一起,形成了一股特殊的香味,不断地诱惑着人们的嗅觉器官。
黄山美景也欣赏了,小吃也吃的差不多了,前来一睹少林武当之决战的武林豪客大多选择在茶馆落脚。听着本地特有的黄梅戏,品着醇和的黄山毛尖,无所忌惮地高谈阔论,这种逍遥的rì子对于这些经常在刀尖上舔血的武林豪客来说,当真是非常难得。
最为热闹的还得说黄山镇最大的茶楼——茗chūn楼。这rì刚到巳时,茗chūn楼已经坐满了客人。这些客人大多都是出手阔绰,脾气暴躁的江湖豪杰,不能稍有怠慢,几个跑堂忙的伙计恨不得再多处两条腿,将这些大爷服侍的高高兴兴,自己也能多得点打赏。
各路武林豪杰之中,有的不远千里赶来,其中瞧热闹的居多。并不是这些武林人士没事做,有道是外行人看热闹,内行人看门道,那个时代没有电视、DVD、电脑教学光盘,除了领会师父教的武功外,更多的是靠自己看,自己悟。但就算悟xìng再高,每天坐在床上如井底之蛙般的冥思苦想,效果不会好到哪去。少林武当之决战代表着当今武林超一等高手之间的对决,若真的亲眼见识一番,每招每式看的清楚,记在心里,回去慢慢研究,武功必然大有jīng进。
相对于少林派来讲,武当派则更被大家所熟悉。当时的宋朝并不太平,苛捐杂税多入牛毛。若风调雨顺到还罢了,倘若赶上天灾**,百姓吃饱饭都成问题,更不用说交纳税费。因此各地百姓纷纷揭竿而起,占山为王。其中不乏大jiān大恶之徒,到处烧杀yín掠,欺负百姓。武当派素来爱打抱不平,前些年不断剿灭匪徒,救死扶伤,有时江湖群雄也参与其中,因此对武当派的武功并不陌生,同时由于武当派各弟子在战场上奋勇杀敌,剿灭匪患后还拿出银两接济当地百姓,因此在江湖中颇受尊崇。只是这几年武当派剿匪次数明显减少,随着“飞云帮”帮主姚天誉成为武林盟主,“飞云帮”迅速崛起,代替武当派平灭匪患,声名大噪。
但对于武当派来讲,则是有苦说不出。虽然武当派名满天下,但随着一次次的剿匪,极大地耗费了人力无力,同时伤亡惨重,实力大减。虽靠着武当派声明收了不少弟子,但入不敷出,再也无力大规模讨伐贼人,在江湖上渐渐销声匿迹。由此则导致了恶xìng循环,不少想学艺的弟子纷纷弃了武当派,转而加入“飞云帮”。
“……李师弟所言有理,有道是天下武功出少林,少林那七十二绝技随便拿出一样来便不可小视,更何况还有那易筋经内功心法,我看还是少林派胜面大些。”一个洪亮的声音道,发话之人仿佛故意让别人听到,说话时默运真气,让在场群雄听了个清清楚楚。
在场众人顺着声音瞧去,见发话之人乃是一位身材魁梧的汉子,众人都颇为熟悉,乃是泰山派大弟子“无影剑”邱东阳。
与邱东阳同桌的有三位茶客均是来自泰山派。邱东阳口中所说的“李师弟”,乃是泰山派二弟子李封,就坐在邱东阳的旁边。只见李封喝了口茶,说道:“别的不说,但是那少林派易筋经我极为熟悉,据说练了能脱胎换骨。武当派九阳功虽厉害,却只能望其项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