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胡掌柜的心病(1/2)
回chun堂的大掌柜也就是相当于现在公司的老板,只不过中药铺大多沿袭了古代的称谓叫大掌柜。担任这一职位的人姓胡,具体叫什么大家都忘记了,只有他自己还记得自己全名叫胡庆笛。不熟悉的人叫他胡经理,熟悉的人都叫他老胡,当然也有直接叫他外号老狐狸。不过这个外号并不包含贬义,多数都是几个相熟的朋友之间开玩笑的这么叫。当然这多少也说明了些问题,很难想象一个愚笨的人会被取老狐狸这种外号。
在他的带领下,回chun堂从n市一个不起眼的小铺面发展到了现在全市最大的中药铺,所涉及的业务已经不仅仅只是单纯的为病人看病抓药这一单一的方式了。可以这么说,整个n市的中药都要经过胡庆笛的回chun堂然后才分销到各个药铺和医院,已经形成了完整的甄别,收购,分销等一条龙产业链。他就是n市中药市场的龙头,他要是发句话第二天中药市场的药材价格就会起很大的波动。
二十年时间就能发展到这般规模按理说应该很不错了,可胡庆笛还是感到有一些不足的地方。为什么呢?原因就在于他始终不能占据整个中药市场的最高端的一块,同时也是利润最大的一块——高端中药保健品。
众所周知,s省气候炎热很适合众多中药的生长,可偏偏补药中最著名的人参产地在东北的长白山。他拿得出手的也只有冬虫夏草和天麻,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富翁是越来越多,他们对于自己身体的重视程度也与ri俱增,人参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每年他都要花费大量的金钱从东北的药贩子手里收购人参。
可即便是这样,他能拿到手里的人参绝大部分也是人工种植的园参,单单是这样也就罢了,由于人参的生长周期长,而且一块地种过一次人参以后就再也不能种东西了,基本上就算是废了。所以人参的价格是一涨再涨,你不买吧,可以啊,有的是人买,胡庆笛也只有捏着鼻子认了。谁叫咱们这里不产这东西呢,就算这些东北的药贩子给脸sè看也忍了,和气生财嘛!
最让胡庆笛不能容忍的是偌大一个回chun堂竟然没有拿得出手的野生人参存在,很有几次n市的一些富翁问道有没有够年份的野生人参卖,胡庆笛都只能说抱歉。别人还不相信说道:“你们这么大一个药铺竟然没有野生人参,是不是嫌我没钱出不起价啊!”胡庆笛只得努力解释才能使别人相信,最可气的是有人说道:“我说老胡啊!你这专门做药材生意的都没有拿得出手的东西,你叫我怎么相信你们药铺的实力?”胡庆笛被问的是哑口无言,没办法,谁叫自己没有货在手上呢!哪怕是有那么一根当做镇店之宝不卖也好啊!起码不会被人说货品短缺啊!
从那以后,胡庆笛就一门心思的想买一根有足够年份的野生人参作为镇店之宝。只要一听到有野生人参出售胡庆笛就兴冲冲的带上钱去看,可每次到地方不是被人买走了就是发现人参的年份不够,只有几十年甚至几年的。最可气的是还有人当自己是傻子想要用假货欺骗自己,再怎么说胡庆笛也算得上祖传的药材商人了,要是连这点都看不出来早就破产了,一气之下就报了jing。
虽然是出了气,可胡庆笛从此就落下了一个心病,那就是买一根上好的野生人参。只是他将这件事隐藏的很好,只是吩咐收购药材的伙计留意市场上有野生人参的消息就及时通知自己,只要东西是真货,年份也够好,胡庆笛不介意高价收购。
作为大掌柜,胡庆笛却也不是随时都守候在店铺里。时代不同了,尽管经营的是古老的中药生意,可胡庆笛却也不是什么食古不化的人,否则也没有办法将生意做的这么大。不是还有一种叫做职业经理人的存在嘛!当然在回chun堂就不叫这个名字了,叫做二掌柜,只要不是很大的事情,胡庆笛都放权交给手下去处理。
请人干什么,请人就是做事的,要是请人来不做事把自己累的要死要活的还不如养一头猪,起码猪不用开工资啊!反正只要自己牢牢的把握住财政大权就不怕手下翻了天去。胡庆笛躺在树荫下,喝着茶,哼着曲子逗画眉,要是他那帮老朋友看见不知道有多羡慕。只可惜他们都是大忙人,忙着挖社会主义的墙角呢!胡庆笛幸灾乐祸的想到。
也许是老天都看不惯他的这种心态吧!手机急促的响起打断了他的悠闲,他一看就是回chun堂的电话。“放个假都不能轻闲!这些人可真不让人省心。”胡庆笛叹了口气还是接起了电话。很快他的不满都被电话里面的消息给冲散了:“什么?那好,我马上来!”挂了电话,胡庆笛就向回chun堂赶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