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68回)(1/2)
() 第六十七回
蒋摩诃求助师父小作头调笑活佛
布袋和尚召集天下高僧于雪窦寺,跟他们正谈得投机。突然,蒋摩诃派人找他。要他赶紧到溪口有急事商量。
话说蒋摩诃久未见到师父布袋和尚,心里十分想念。他干完家里农活,从岳林寺到雪窦寺,途经溪口剡溪旁边,发现有块风水宝地。因此,他将家里所有积蓄,把这个地方买下,造了几间房子,并把应家山老家所有房产、田地出卖。把东西搬到新居。同时,还在溪口购买了几十亩水田。在武岭墩,他按照布袋和尚的意思,对老庙作了扩建和修缮,供过往香客落脚住宿。从此,上雪窦寺烧香点烛的人越来越多,蒋摩诃的名声也越传越广。然而,人一出了名,难免有人嫉妒,而妒忌是小人的天xìng。有个邻居眼红,觉得一个外乡之人,既然出了家。凭什么到溪口买田购房?便书写状子,告到县堂,指控蒋摩诃侵吞他人财产,要求知县老爷整治他,提出与他对簿公堂。还哄动一些人拆除武岭头小庙,恢复原先乱石挡路,荆剌丛生的状态。这些无理要求,令蒋摩诃无法接受。他考虑再三,准备出庭辩解。由知县判决。但是,出家人打官司,千条理万条理,不知内情的人听起来觉得不是个理。蒋摩诃权衡再三,拿不定主意,急需找布袋和尚商量。
布袋和尚到达溪口,走进蒋摩诃家。师徒相见,自然欣喜。蒋摩诃连忙倒水,把一张最好的藤椅端到布袋和尚面前,给他受用。布袋和尚坐在藤椅上,挺着肚皮,仰着胖胖的大脑袋,觉得很不舒服。笑着站起道:“贫僧是坐硬木板凳的命,这等清福享不得。”
两人说得倒也投机,说得蒋摩诃愁眉舒展,笑声不断。蒋摩诃在高兴时,说起家中遇难之事。布袋和尚听后,只顾笑,不说是也不说不是。这种凡尘琐事对他来说,犹如面前的一张蜘蛛网,稍微一抹就没了。他挂着笑脸道:“我佛以为,出家之人,六根已断,无忧无虑,世事万物,更无所求。弟子要跟邻居打官司,无论输与赢,都有损于佛门声誉,你看如何是好?”
“师父,你与奉化县老爷常有来往,经常走动。可不可替弟子去趟县衙,从中疏通关节?恐怕知县大人不会不听师父的。弟子听说雪窦寺田产扩展,全是师父向县老爷要来的。最近,又增拨50多亩山林。我家里这点区区小事,只要师父出面,一定马到成功。”
“阿弥陀佛,弟子之言差矣,修行念佛,修心养xìng,弘扬佛家之道,无求世间富贵。古人云:‘不与居积人争富,不与进取人争贵,不与矜饰人争名,不与少年人争俊,不与盛气人争是非。’弟子应记住才是。”
蒋摩诃苦笑道:“非弟子要争,乃邻居逼弟子争。”
“弟子,贫僧一言应记取:富贵,怨之府也;才能,身之灾也;声名,谤之媒也;欢乐,悲之渐也。富贵、才能、声名与欢乐,人皆求之,求之过急、过甚则祸矣!”
“师父,照你的话说,弟子家产拱手让给他人,什么事都没有了,如此退让,于心不忍呀。”
“弟子有所不知,处世为人,有时,不忍也得忍,忍乃人生第一福,谦让乃保身第一法。”
蒋摩诃站着又苦笑道:“佛经上并无此记述。”
布袋和尚站起又大笑道:“弟子有所不知,不让古人,是谓有志;不让今人,是谓无量。你既然要做有志之人,不可做无量小人。”
师徒俩谈得不太对味,但蒋摩诃对布袋和尚的话还是恭听的。他当即喊来家里总管,吩咐道:“对方想占我多少田产?”
“一亩八分。”
“占总田亩数多少?”
“十分之一。”
“给予对方,分文不收,不参与对簿公堂。如对方仍要强横,占有他不该占有的田产,给他好了,不必予以主较。”
布袋和尚见蒋摩诃这样处理与邻居的关系,满意地点点头,荷杖挂袋,笑嘻嘻地离开。他走出小弄道,前面是一片水稻田,秧苗青青,油菜金黄,农夫们在田间忙碌地劳作,妇女在地头采桑,他走了一段路程。面对chūn暖花开,万物充满生机的季节,咧着嘴朝田边走。举rì望去,看见几个农夫在一块田里插秧,他停住步子对他们笑。然后,打招呼道:“嗬,插得好快哟,秧插得挺直嘛。”
农夫们仍插着秧,不予理睬,有个农夫伸伸懒腰,朝布袋和尚笑笑,没吭声,埋头继续插他的秧。
有个矮个子农夫认识布袋和尚,他是蒋摩诃家的作头,管里蒋家田头活计,手下还有几个农夫由他摆布。别看他个子不高,人长得不怎么象样,但满肚是点子,干起农活一套一套的。所以,蒋摩诃对他十分器重。只要蒋摩诃跟布袋和尚外出化缘,家里内外事全交托给他。这作头知道布袋和尚昌他主人的师父,主人无比敬重他。但他不一样,他无求于布袋和尚。当看见布袋和尚站在田边时,他洗耳恭听了下手足,走上前去,跟他闹着玩。伸手掸他的头皮,满口叫“秃子”,不把布袋和尚放在眼里。而布袋和尚不跟他一般见识,只要他愿意说笑,总是奉陪到底。小作头喊道:“喂,秃子,你来啦,过来一下。”
“啥事哟?”布袋和尚仍咧着嘴,朝小作头走去。
小作头手里拿着一根油光光的扁担,笑道:“秃子,听我家老爷说,你到处行善积德,布施乐道,慈爱贫民。田间农活也十分内行,谈起你插秧,说是一人能顶十人。我倒是挺相信的,但从未见你插秧。这样吧,你要是今天一个人把这块田全插下,我们就信服了。怎么样,下田试试?”
这时,rì头偏西,平整整的大块田摆在眼前。布袋和尚估计,这么大的面积,约有二三亩,别说一人干不了,就是几个农夫都参加,也要一两天时间。布袋和尚心里十分清楚小作头故意作弄他,但他装作不在乎的样子,当即脱去身上袈裟和草鞋,捋起裤管和袖子,跳到田里。笑道:“伙计,你们都给我运秧,这点田我一人插好了。”
小作头高兴得喊起来:“好哇,师父真能干。行,你一人插,我们给你运秧,放心,你要多少,我们给你运多少。”说罢,他朝手下人喊道:
“走,都给我拔秧去,这里让给秃子干,今天倒要看看他有多少能耐?”
田里插秧的几个农夫求之不得,他们丢掉手里秧苗,走上堤堰,跟着小作头到秧田里拔秧。布袋和尚一人埋头插着,他插得飞快,边插边哼起自编自谱的歌曲:
“手拿青秧插福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六根清净方为稻(道)退后原来是向前。”
不一会,小作头挑了一担秧过来,看布袋和尚还真有两下子,插的秧苗既直又快,并偷听布袋和尚唱的歌。听了片刻,听不出所以然。但他觉得奇怪,大声问道:“哎,秃子,你唱啥呀?”
布袋和尚边插边答道:“我呀,唱的是‘插秧歌’。你没有听懂?”
小作头正想偷懒,趁机站着歇一会,对布袋和尚道:“秃子,你说说,唱的啥意思?”
布袋和尚低着头,一边插秧一边笑道:“你解你意,我解我意,不知其意,此乃天意。这如同你插你稻(道),我插我稻(道)不知何稻(道),老天知道。”
小作头听布袋和尚这样解释,心里有些纳闷,他把空担子挑回秧田里,对着几个农夫道:“大伙听着,秃子刚才说过了。说咱们拔多少秧,他插多少稻。咱们加油拔,把这块田的秧苗全部拔光,看他能不能插完?要我说呢,咱们拔完秧,他是插不完的,叫他晚上在田里过夜,看他以后还敢不敢开大口、说大话?再说,他插得越多,咱们也少插几颗,这么样?真够意思的。”
几个农夫听小作头这么说,都来了劲,他们拼着老命,放开手脚,在秧口里“哗哗”拔着。他们拔了半块田的秧苗,蒋摩诃亲自送点心到田头。一看师父也在插秧,连忙喊道:“师父,你插什么秧,好生给我歇着,别累坏了身骨。快过来,别插了,吃点心,跟我一起聊聊。”说毕,走到秧田旁边,朝小作头和几个农夫招手,要他们快过来吃点心。
布袋和尚仍然不停插着秧,他插到田角,对挑秧过来的小作头笑。小作头看见田里有许多秧,布袋和尚无论如何插不完了。他也笑道:“秃子,秧够不够呀?还要我们拔吗?”
“拔,当然要拔,这么点秧没几下就插完了。”
“行,你要多少秧,我们保证供应。”说完,跑到田边吃点心。
蒋摩诃大声喊吃点心,布袋和尚装作什么也没听见似的,他一个人扑在田里飞快插着,几个农夫远远看着,心生钦佩之情。但是,小作头又来一计。悄悄地对几个农夫道:“咱们把所有点心吃掉,叫秃子占不上边,让他空着肚子插秧,要他尝尝咱种田人的厉害。”
小作头要农夫干活,农夫们有时不高兴,叫他们多吃点心,他们言听计从,个个狼吞虎咽,把点心吃得jīng光,得意地走回田里拔秧。
蒋摩诃发现点心被农夫们吃完,心里有些不高兴,但又不好开口责怪。他想回家再拿点心,布袋和尚阻止道:“他们吃足了,不要因我再回家拿点心。今晚贫僧住在这里,不准备走了。”
“那好,我马上回家,给师父准备一下。”说着,迈步想走。
布袋和尚料知小作头还要作弄他。他空着肚子飞速插秧苗。不停催小作头等农夫赶紧拔秧。
小作头有心作弄布袋和尚,催促农夫加快速度拔秧。农夫们不相信布袋和尚一个人能插完这许多。他们都替布袋和尚担心,责怪小作头太不近人情,如此作弄一个出家和尚。有的农夫带着负疚心里,埋怨自己没留点心给布袋和尚吃。布袋和尚插秧速度不断加快,他一趟插到头后,走到田边小道上,洗下手,解开布袋口,念念有词,布袋里传出香气。他坐在田边笑眯眯地抓着吃,越吃越有味,他吃得打了几下嗝后,吩咐蒋摩诃道:“蒋居士,你去武岭庙给我挂个单,今晚贫僧住那里。”
“不,不,师父,那里不好住人,住弟子家,我回去给你按排房间,师父放心好了。”
布袋和尚笑道:“我说住那里就住那里,贫僧出家以来,从未想过饱暖住舍,能过且过,能住且住,檐下街头,路边小道,凉亭溪边皆贫僧住地。”
说后,又跳入田里继续插秧。
“师父,你别插了,与弟子一起回家吧!”
“你别管我,快回去!”
这时,太阳快下山,小作头和几个农夫把田里秧苗拔完,挑到布袋和尚插的田边,丢入田里。几个农夫想下田准备插秧。小作头制止道:“哟,别下田了,这些秧留给秃子插。他不是说过,咱们拔多少秧,他插多少吗?”说完,走到布袋和尚身边,jiān笑道:
“我的师父哟,不客气啦,我们秧苗拔完了,你慢慢插吧。咱们明天还有许多活要干,不陪你了。今天夜里,你在田里过吧。”说着,嘻嘻哈哈想走。
布袋和尚对小作头瞧一眼,放声笑道:“哈哈,好啊,你们走吧,我插完秧苗,就回来。不过,你们可得等我一起吃晚饭,可别忘了啊。”
“放心吧,忘不了。不过,今天这晚饭可等不住你喽。”
布袋和尚看见农夫们走了,他趁着天sè微暗,来个分身术。几百个布袋和尚跳到田里,没几下,田里秧苗全部插完,整块水田顿时青翠碧绿。小作头带着农夫们还没到家,布袋和尚已从另一条小路赶到蒋摩诃家,已洗好手脚,与蒋摩诃在谈东说西,两人有说有笑,等待农夫们回来吃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