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京师(1/2)
应天府又称南京或者金陵,现为大明都城,亦是古时六朝古都之地。地理位置险要且物产丰富,经济发达。
公园1356年,朱元璋亲自带兵分三路用了十天的时间攻破了集庆路,并驻扎于此。明太祖元年即洪武元年八月,朱元璋决议以南京为国都,改集庆路为应天府,是为大明朝京师。
可惜的是,后来燕王朱棣在朱元璋驾崩之后即发动靖难之变,夺位朱允炆,是为永乐大帝。在永乐元年,朱棣下诏迁都běi jīng顺天府,十九年正式迁都,而应天府则变为留都,与běi jīng遥望。
六朝古都,金陵楼台烟雨,古朝今代,无数帝王皆已烟消云散,尽付秦淮东流!
厚重的城墙下,四名守城卫兵正一丝不苟的守着城门,南来北往的人川流不息的由这座古老的城门中进进出出,在这个古老而又年轻的朝代的心脏上企图留下一丝自身的身影。
太阳已是升的老高,温和阳光倾泻而下,给大地被镀上了一层淡金sè。古老的城墙里,却是一个新生活力的王朝!
不远处,一辆破旧咯吱响的老牛车正缓缓向城门处行来,沉重清脆的牛蹄声显得那么悠闲自得。
赶车的是个年纪约在古稀之年的老人,一张满是皱痕的脸上是对生命历程的见证。此时他一手握着一支短鞭,慢慢的摇着,时不时的轻轻赏老牛那么一小下,催促这个老伙计快些走。
车上是一些干草垛,大概有半人高。而在草垛之上却是一个身着白sè长衫的年轻后生,俊朗的面容,嘴里叼着一个干草,闭着眼摇头晃脑的哼着不知名的小曲儿,肩上是一个小小的灰sè的包袱。
车,在离城门还有一小段距离的地方停了下来,老牛咀嚼着嘴里的干草定了下来。
“少年郎,应天府到了!”老人将手中的鞭子一甩,向后喊道。
车上的年轻人唰的一下睁开来了眼,惊喜的问道:“到了?”
“嗯。到了!”老人笑了一声,肯定答道。
“终于……终于到了!”年轻人嘴里莫名的发出一声感叹,眼中的惊喜之sè却是更深。
“看你这摸样应该也是进京赶考的的秀才公吧?”老人含笑看着年轻人说道。
年轻人挠了挠头轻笑着,算是默认了下来。
“好,好。老汉我回去也能和我那老伴儿吹上一回了。嗯,状元郎曾经坐过老汉的牛车!呵呵……”老人笑得很憨厚,开朗,就像眼前的年轻人一定能高中一样。
年轻人面带赫sè,见老人笑得那么开心,也禁不住笑了起来。温文尔雅,犹如君子。
“老丈,咱们进城去吧!”年轻人抬眼看了看天,又望了望眼前巍峨高耸的城墙,墨黑sè的墙砖带着古老沧桑的气息,静静矗立在冬rì的暖阳下,沉默的延续着它千年来的恢弘。
“好!走了,老伙计!”
“嗒、嗒、嗒……”
大明洪武二十九年末,一个普通的年轻人,乘坐着一辆普通的牛车,就这样驶进了这座千年dì dū之城。
……..
苏宵茫然站立在街道上,双眼间现出一丝迷茫的神sè。看着神sè各异的这个时代的人匆匆的出现在他的身边然后又消失不见。
本为异客,身处时空的长河之中,随他吧
苏宵轻叹了一声,苦笑着摇了摇头。在抬眼时,已是一片清明不复方才的迷茫。
大明京师,我,苏宵来了!
此时正是秋季科考将近,天下才子一股脑的涌入京师,摩拳擦掌般只待科举来临放榜之rì。每个人都是信心满满,憧憬着未来的好rì子。
苏宵亦是如此,他知道作为一个地道的穿越者,结局一般都不会坏。最好的不是穿越成皇就是侯爷伯爵满地走,次一些的也是一方名士或者富可敌国的大商。
所以,这个初到京师的年轻人就这么在大街上旁若无人的笑了,笑得那么开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