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不鸣则已,一鸣惊人(1/2)
第六章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夜已深了,油灯发出呲嗞的响声。火苗一窜一窜的。秀儿在灯下做着针线活儿。刘信躺在自己的被窝儿里,还没睡着。
“娘,‘几’是什么意思啊”刘信瞪着两双大眼问。
“什么鸡呀?”秀儿纳闷,回道。
“老师今天拿着一根小木棒问我,‘这是几?’我说是小木棒,他打了我,我也不知道我哪儿错了。”
秀儿沉思了一下,心疼的说,“老师啊,其实是想让你回答他手里拿着多少根小木棒,你只要回答‘1’就行了。几对应的是你要回答的那个数字,而不是一个小木棒,同样老师指着一只鸡问你,这是几,答案也是一,而不是一只鸡。懂了吗?”
刘信没应声儿,陷入了沉思,
‘几’就是多少,问几就是问多少,对应的是1、2、3、4……。这些个数字就是表示东西的多少。
“呀,我明白了。”刘信大叫一声,弄得秀儿一愣。亲昵地嗔道:“瞧你这孩子,这深更半夜的。”
“娘啊,你比我们老师讲的好,这下,我懂了,那别人问我‘这是什么?’我回答‘小木棒’肯定不挨打。
秀儿高兴地说:“我们家信儿真是世界上最最聪明的孩子。今后啊,就由娘来教我们家信儿吧”
信儿皱着眉头,又思索起来……
多少看不见摸不着,代表多少的数字既看得见又摸得着。看来那些个数字是人造的符号,人分别给他赋予了各种意思而已。跟小木棒完全不一样。
那么,小木棒肯定也有三个符号对应这句话,哦……,那应该就是我们语文书上要学的那些东西了。
懂了这些,刘信更是对书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自己不能够上学而感到深深的伤心。一夜无眠。
“娘啊,‘+、-、*、/’是什么意思啊,”
“哦,1+1=2。我明白了”高兴地刘信一蹦大高。
“娘啊,‘树叶”是什么意思啊”
刘信手拿一片树叶,高兴地绕着圈圈。
每天晚上刘信都躺在被窝里看书,有不会的就问娘,娘不会的就问哥哥,看完自己的书就找来哥哥的旧书看。一开始是数学语文,后来又看三、四、五、六年级所开设的思想品德、历史、地理。总之,小刘信一看到书就收藏起来,存放在自己床头的一个箱子里,还四处借书看。
大树下,乡亲们都在那儿歇凉儿。一个白胡子老爷爷吸着旱烟,问刘信,
“刘信,瓦罐、铧子120个眼儿,瓦罐2个眼,铧子四个眼,快说有多少瓦罐又有多少铧子?”
“快说!快说!”周围人也跟着起哄,
“瓦罐,铧子36。”刘信略一思忖,自信的说出了自己的答案。
‘不会吧,’惹了一地的白眼。
“刘信,伦敦在哪儿啊?”一位大叔瞪着眼问道,
“英国啊,在欧洲西部,是大西洋上的一个岛国。和欧洲还隔着一个英吉利海峡哩。”
“不会吧”众人晕倒。
“刘信啊,我来考考你,秦始皇叫什么名儿啊?”一个胖大婶儿摇着蒲扇,走过来,插嘴道。
“这个简单,秦始皇名嬴政,生于公元前259年—死于公元前210年,嬴姓赵氏,故又称赵政,生于赵国首都邯郸。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
众人彻底晕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