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东东和莺莺(1/2)
那时山里人普遍都是上完小学后宁愿缀学替家里分担农活。也不愿意去读书了。
要是两个人挑着粪担在路上相遇拉上家常,有人会问:“诶!哥儿,最近怎么没看到你家娃儿?”
另外一个人就会放下粪担,趁掏烟叶的时候挺胸直背递给对方一片说:“我娃儿去镇上读书了,没用得很。家里的事一点都靠不上。”虽然嘴巴这样说,表情则充满了骄傲。
那时候农村人都认为:自己愿意读书的小孩子觉悟是很高的,觉悟高的小孩子才会有出息。自己小孩子有出息,哪个家长能够不骄傲?
因为离镇上有十几公里远,弯弯拐拐得走好几座山。所以一年难得出山上街。
老听同学们讲自己哥哥姐姐在镇上学校读中学的生活就羡慕不已。想到能天天上街,见那么多山里见不到的人与事物。我无限神往。
小学毕业的假期里,猴子跟我说他不想再读书了,读不进去,累得很。想在家帮父母种田。
我不想他当一辈子的农民,想尽办法,经过了无数次的恐吓、利诱,他才答应我:先读一学期看看。
报名的前一天,我们在夕阳下相约:“明天早上,村口山坡前老树下。谁先到就先等,不见不散。”
激动了一个晚上,早上鸡叫第二遍的时候,我就起床洗漱。
天还蒙蒙亮,我就挎着书包开始出发。我以为猴子会让我好等,却不料,远远就看见猴子坐在树下。看见我来了,挥着手跟我打招呼。
我上去轻拳打在他的肩膀上,笑着说:“哟,猴子觉悟这么高了?不是怪老子逼你上中学嘛?”
猴子也不还手,流着口水、一脸sè相说:“昨天晚上我想起以前听贵娃子他哥哥说过,镇上学校里面有好多女学生。”
说完,还无耻的“哈哈哈”大笑三声。
“想到我不用跟你个假婆娘过一辈子。老子兴奋的一夜没睡。”说完转身就跑。
还好那时候没有脑残这个词,不然老子真会把他扑倒在地,然后在他脸上写上那两个字。
“你个死猴子给老子等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