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办培训 刘永义讲解游击(1/2)
刘永义负责教授游击战术,教材是那本从红军大学抄来的《如何打游击》,封面却印着“刘永义著”。
刘永义站到了黑板前,他首先向学员介绍游击战的意义。
“同学们,rì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蓄谋已久,他们为此进行了jīng心的准备,训练了jīng锐的部队,配备了jīng良的武器,与这样的部队打阵地战运动战都不合适,在大规模的阵地战运动战当中,rì军武器方面的优势、大兵团协同作战方面的优势将得到充分发挥,我们将蒙受巨大损失。
面对rì军这样一支武器jīng良、大兵团协同作战能力很强的部队,与他们打游击战是很合适的,游击战的特点是规模小、持续时间短,在这样的战斗中,rì军武器方面的优势被削弱了,他们的飞机、坦克、大炮等等,统统都用不上,大兵团协同作战能力强的优势也发挥不出来,我们则可以充分发挥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以很小的伤亡消灭大批rì军。”
刘永义接下来给大家讲“游击三原则”,这是从**的“十六字诀”改头换面过来的,刘永义不想让别人知道他抄袭**,于是把“十六字诀”换汤不换药地总结成了“游击三原则”。
游击三原则是:第一,与敌人保持适当距离,这个距离既要保证自己安全,又要让敌人感到威胁;第二,sāo扰驻营休息的敌人,从jīng神上和**上折磨他们,消耗他们的战斗力;第三,攻击弱小孤立的敌人,战斗的规模要小、持续时间要短,缴获要多。
杨心红和王起凤也给学生上课,杨心红讲授宣传,王起凤讲授指挥。
吕志民的“奉贤军官培训班”也开学了,人数比刘永义少一些,247人,也像刘永义那样分成了三个中队,每个中队八十来人。
齐贤成了一个大学校,六七百名学员在这里学习。
刘永义打算给“游击培训大队”的学员们分发武器,每人一支短枪、一支长枪。
长枪的问题很好解决,dú lì45旅留有很多长枪,华仁生他们也收集不少,短枪的问题不好解决,dú lì45旅没有多少短枪。华仁生他们也没有收集多少。
刘永义认为,在上海这种人口稠密的地方战斗,易于隐蔽携带的短枪非常有用,作用甚至超过了长枪,必须想办法弄到大批短枪,发给学员们。
刘永义和吕志民商量了一阵,联名向军官们发了通告,要军官们把手枪交上来,刘永义出高价收购。
陆陆续续地,军官们把手枪拿来了,刘永义跟他们讨价还价,买下了52支手枪。
52支手枪远远不够,刘永义打起了洋人的主意,他派人找华仁生,要华仁生赶紧来一趟,有要事相商。
24rì傍晚,华仁生来到齐贤。
刘永义与华仁生商量购买手枪的事情。
华仁生建议通过德国的礼和洋行购买手枪,礼和洋行是最大的经营军火的洋行,每年的军火生意额远远超过其它洋行,**的外购武器大部分是通过礼和洋行购进的。
“礼和洋行?不行,德国是rì本的盟国,向礼和洋行购买手枪,十有仈jiǔ要鸡飞蛋打,还是找美国公司吧,美国公司可靠一些,”
“也是,那就找慎昌洋行吧,过去他们经营客车机车,最近垂涎上了军火,这些rì子老来找我,要我帮他们卖武器。”
“很好,那就找慎昌洋行,对了,我们的保利公司最好和美国人合伙,挂美国公司的牌子,请美国人当经理,实际我们经营,小rì本不敢得罪美国人,挂美国公司的牌子,我们非常安全。”
“我也是这样想的,好,就这么干。”
华仁生走后不久,刘芬带着几个人来了,他们的游击计划已经写好了,交给刘永义过目。
刘永义打开游击计划看着,才看了开头,他哈哈大笑起来。
“笑什么?写得很差吗?”刘芬不高兴了。
“一开头就错了,看看你们的战略目标:通过游击战大量消灭rì军。在淞沪地区打游击,目标不是消灭rì军,不是。”
“不是?那是什么?”
“先不告诉你们,你们回去好好琢磨,一边学习一边琢磨,这份计划先放我这,我仔细看上一遍,写上意见交还你们,听着,毕业前一定要拿出一份令我满意的游击计划,不然,我留其他人打游击,不留你们。”
25rì下午,华仁生带着一个美国人来了。
华仁生把美国人介绍给刘永义,他叫杜兰特,慎昌的一个经理,原本在美国海军陆战队服役,退役后跑来中国做起了商人。
杜兰特带来了很多手枪,他把手枪一支一支拿出来摆在桌上,让刘永义挑选。
“看着挺漂亮,不知道xìng能怎样,我们到靶场去吧,打上几枪试试。”
“这样很好,你们中国人有句老话,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我们美国手枪做工jīng良、xìng能可靠,试验结果一定让刘先生满意。”杜兰特用流利的中国话回答道。
刘永义派人去通知吕志民、王起凤,还有杨心红、刘芬。
来到靶场之后,刘永义叫人竖起靶子,他拿起手枪打了起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