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一章 变局(2/2)
两个人就都这么各怀心思,不过目前还没有什么明显的分歧,毕竟两人关心的都是如何交待这么个严肃的问题。
“唉……”两个人不约而同地叹息了一声,觉得不知道该怎么说才好。
“笃笃笃!”门口传来了敲门声,卫兵的声音响了起来:“长官,那个西夷船长又输光了,听说船上可以用不动产做抵押,他想亲自谈……”
“哦,好!”招财连忙坐了起来,披上自己的衣裳道,“带到会议室,叫上通译!”
“这都第四桩了!”东莪有些羡慕地砸巴嘴道,“真不知道那个姓方的怎么想的,大明的房产不收,收的偏偏都是蛮夷之地的耕地房产,有什么用啊……”
招财穿好军装戴上军帽道:“记住,涛哥儿是我妹夫,你如果不想叫他一声妹夫,那我可以当没有你这个女人。”
“德性!”东莪翻翻白眼道,“你当姑奶奶是白给的?刚起身就人模狗样的了!”
招财哼了一声道:“穿了军服就得有个军人的样子!这是老方家的规矩。这事儿没得谈。”说罢,头也不回地走了出去。
……………………
崇祯十三年自打正月开始,整个大明就没能太平到哪儿去。好事在前,坏事在后。
正月里头,年初二,洪承畴没有在辽东冬眠备战,而是给大明帝国皇帝朱讳由检陛下上了一封奏疏。奏疏上直言不讳地指出大明边军之所以屡战屡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军队系统过于臃肿。各镇都有太监监军就不说了,关键是各镇的战斗、谋略、后勤居然各顾各的,分属不同系统,没有归各镇总兵统一指挥。
也就是,整个战争物资都划归洪承畴管,各镇需要什么物资都找洪承畴,这样的做有利的一面是可以根据战局利益来整体分配,但一个重大的缺陷就是,大雪封门的日子里,很容体出现各镇兵马的物资准备不充分,战略储备不足的情况。
总体而言,洪承畴的建议还是不错的,朱由检也采纳的这个建议,并且很宽大地认为:监军那啥玩意儿要撤就都撤了算了……于是,十三年第一份含金量极高的诏书出炉,下诏罢各镇监军。
这已经算是给各镇极大的“松绑”了。接下来大事儿就是一件接着一件。
最先发生的就是大明朝廷内部的剧烈震荡:薛国观被免。薛国观被罢原因被朝廷内外的人揣测不已,但最主流的说法就是薛国观当政期间收受贿赂实在太多,已经到了天怒人怨的地步,所以要倒霉。而官方却没给个明确的说法。只有了解底细的人才清楚,这家伙之所以倒霉,跟年初的时候京师粮食大战扯不开关系。他不过是用来背黑锅的人罢了。薛国观罢官之后的第二年,也就是崇祯十四年,他的“经济问题”再次被人翻了出来;被李自成张献忠搞得焦头烂额的朱由检没心思再去查证、宽宥,直接下旨赐死。于是,薛国观就这么挂了,可以找剧务领盒饭结工资继续去看星爷版的《演员的自我修养》了。
玄乎的事情一桩接着一桩,接下来一桩事儿就是熊文灿下狱。熊文灿本来管着福建那一片儿,主要工作就是负责福建沿海的治安,说白了,解决郑芝龙和刘香。处理的结果就是,郑芝龙花点儿钱买了个官位,算是招安,从此成为有了官方身份的海盗;至于刘香,大家都懂的。而熊文灿则因为这样一件“大功”而“升了”。这回负责的是搞定张献忠。
熊文灿一到任就想起了自己如何被郑芝龙“搞定”的事儿……不,这里我们要坚定地站在官老爷的立场上说,熊文灿想到的是自己如何“搞定”郑芝龙的经过;于是,奇葩的熊文灿想要故伎重施:招安。
而彼时的张献忠正好又是被官军逼到了绝路上,一听说熊文灿想要招安,立刻派人送上点儿小意思去“意思意思”,熊文灿也就明白了张献忠的意思,于是两人都“不好意思”了。本来这事儿成了之后,熊文灿又是大功一件,可惜了,他这回他碰上的不是郑芝龙这个想要在大陆上归根的海盗,而是一个本来就把杀人造反当成毕生事业的魔头张献忠。果不其然,这个张奇葩还没安稳多久,又一次反了。反得干脆利落、惊天地、泣鬼神、山河为之震动、风云因而变色,把前来围剿的左良玉打得连他亲爹都不认识。消息传到朱由检那里,朱由检二话不说下旨扒了熊文灿的官服。
接下来是在北直隶利用卢象升的战死而趁机“追击”鞑虏“大获全胜”的杨昌嗣。杨大人一到任上,第一件事就是拿熊文灿开刀,所以,奇葩熊文灿就这么下狱了。
最让人瞠目结舌的还属河南。早先被逼反的书生李信,改名李岩,在各路官兵的围堵之下正混得风声水起。因为李岩和红娘子对部下的约束较严,所以李岩这一路“反贼”的名声不差,正因为如此,官兵未到,百姓们偷偷传递的消息已经先到,这让官兵在李岩面前每每吃瘪,成了李岩的“军备库”。河南局势有些不好收拾。
;